语文教学的环节

点赞:2843 浏览:93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创新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呢?本文从学生自学中抓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强化三个方面实施在初中语文中进行创新.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创新,环节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以教学为主渠道,课堂为主阵地,辅以必要的学生自学和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学的创新,应贯穿到与学生有关的每一环节中去.

1.创新:从学生自学中抓起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上述教导和规定,在抓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语文教学的环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创新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1 规定明确、具体的自学内容,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分成两类,即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所谓必达目标就是95﹪以上的都能达成的目标,如字音、字义、词义、句意(有时也包括简单的结构、中心)等.所谓争达目标就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需通过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对于争达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教师多引导多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既使教学落到了实处,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创新.

以往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占课堂乃至课外时间,这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中,更注重创新教育.例如,我们在进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的教学时,突出一个“精”字,落实一个“练”字,紧紧抓住该文在写作上“景随情移,情随事迁”的特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讲课任务,接着叫学生依照这种写法,写某一天的天气,要求抓住景和人的反常现象,突出天气“冷得出奇”的特征,结果不到半小时绝大部分同学完成了写作任务,不少同学还写得相当出色.

1.3 重视学生群体自学的形式,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互相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强化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如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针对练习中提出领头羊的死活问题展开讨论:文章结尾并没有对领头羊的生死作结论,这样写是作者的疏忽吗?经点拨,学生的争辩向着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的深层方面发展,结果取得了共识:全文的中心是抒发作者同情弱小者的思想感情,结尾处故意不写领头羊的死活,就增添了读者对领头羊生死未卜的关心,更反映出作者对领头羊的同情心理.群体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2.1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罗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团结和谐.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是和学生一道读课文,学生小声读,我们洪亮流畅地读、准确清晰地读、饱含地读,教室内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

2.2 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例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有个同学突然发问:木雕不可以要回吗?这一提问,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教师应立即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去要回后果会怎样?这样教师把学生深深的引入到对课文的品析中来,很好的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积极启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2.3 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课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不同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等)的课文教学,遵循“因文定法,得法为佳”的原则,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且将阅读教学创新作为作文创新的依据,将在阅读教学存在着的大量创造性因素,激发成写作中的冲动,成为写作创新的诱因,巧借阅读材料指导作文创新练习,这样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地在读写结合中养成.

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讲到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拮据,但每逢星期天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翘首企盼于勒回家的情景时,提出:“他们需要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合理的联想,菲利普夫妇需要一栋华丽的别墅;两个姐姐需要漂亮的衣服和高贵的首饰;若瑟夫需要巧克力、麦当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学完该文后.我要同学们以《于勒叔叔发财归来了》为题进行想象作文,启发学生超越时空联想:“站在眼前的是一位腆着大肚子,腰缠万贯的于勒,这时菲利普一家在语言、表情和动作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创新教育的春风叩开了每一个学生的心扉,学生的情绪犹如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他们的写作兴致大增,纷纷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写出许多有见地的片段: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既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操获得审美愉悦,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展示.

3.创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创新的快乐.

3.1 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辩论主要是双方对各自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提出一些新看法或观点,这种活动如长期开展下去,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论性的论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讨论、争证.

3.2 编课本剧,话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本剧或话剧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创作活动,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文章内容改编成剧本形式,将相关情节重组,使剧本符合生活真实,学生当演员主要是揣摩角色,使所演角色符合剧本中心要求,又能渗透学生的个性.如学完《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后请同学编一场“孔乙己和范进相见时的戏”.学生十分投入,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令人惊讶的发挥,相当成功.

3.3 读书活动和读书征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材是一个重要途径.

但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光靠课堂45分钟也是不够的.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周都开设了两节读书课,不定期地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和读书征文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能读、会读.学生踊跃订阅各种报刊杂志,尤其是绝大部分同学都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正是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语文创新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必须从学生的自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推行学生讨论交流的自学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团结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重读与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