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恶扬善走向民间

点赞:27245 浏览:1289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者按:在文化学者、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先生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杂文月刊杂志社和卓达房地产集团公司共同设立的“‘卓达杯’杂文月刊奖”受到了杂文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应本刊之邀,杨卓舒先生就当前我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杂文发展趋势,发表了精辟见解和论述.因篇幅关系,选取一部分,以飧读者.

一、杂文既要定位高,又要面向大众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时代漫长、直到今天仍然有60%以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社会所产生的文化.

农耕社会就证明了马克思的一个公式,劳作工具决定了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存在方式,从而决定了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包括人际交往方式等等.这个社会所有阴暗的东西都可以在农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找到它的出处,这是农耕文化带来的重大的后遗症,不是到了今天才突然冒出来的.所以,我主张杂文应该有一个更高的定位――文化高度的定位.这样的作品才有深度、厚度、力度.

同时,杂文不仅仅面向少数文化人、少数杂文爱好者,还要针对大众,用最通俗的语言、最实在的话,让最没文化的人都能听得懂.也就是说,杂文要走向民间,要把《杂文月刊》卖到广大农村去.从社会效益上说,关注这13亿人口中的9亿农村人口,为农民说话,研究农村问题,是国家的希望和进步所在.从经济效益上说,1000个人写一本的话是100万,两个村子写一本杂志,不算过分吧那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另外,农村还有乡镇干部,还是有一些有文化的人.但这些文化人和社会精英群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大众化,这是一种全民族式的精神浸润.这既是杂文自身的社会价值,也是《杂文月刊》经营的价值.

二、杂文推动着法制社会的进步

整个社会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个轮子,经济体制改革轮子推动社会向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现在看似经济发展很快,不少地方狂吹GDP,在经济学上,我给它定义为恶性增长、恶性GDP.对于这个GDP,任何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都应该立即修正它的方向.如果任这种恶性GDP疯狂增长,不要说我们的下一代,就以我们这个年龄,晚年都不得善终,我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丧失最基本的生存空间.

惩恶扬善走向民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杂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们消耗全世界很大比重的资源,出产率不到世界的4%,本身就是资源贫乏国,特别是战略资源.我们的GDP排除了社会综合进步,排除了人的基本健康、人的安全保证、人的许多幸福指数,排除了教育、文化、卫生,排除了许许多多方面,包括治安,特别是以高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所以说,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诸如此类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需要杂文作者来思考,来研究,来解读.也就是说,杂文对法治、所起的作用,首先还是重大题材的选择.

题材要重大,分寸还得把握.因为题材越重大,这分寸感就越要强.而杂文有一个好处,顾左右而言他、指桑骂槐、东拉西扯,有时候点到了,大家就会自由地思考下去,是什么所造成的也就不言而喻.

其中,有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就是专题征文,一是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文章;二是可以集结出书,出特刊;第三,整体提高《杂文月刊》在全国的重大影响力;第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整个国家的高端机构建立关系.比如说和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其他的政法部门等等,或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开展这种征文,就是如何建立法治社会.只要给出一个方向,给出一个题,杂文就可以加以表达、加以探讨,就会有大量优秀的杂文汇集过来,然后分别设奖.这是关注社会重大的问题,里面又可以分解成好多专题,法治就是一个专题.如果只是泛泛地说,杂文对法治的进步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不会起到非常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在一个时期形成一个主题.引发全国人的注意.才能于刊物有益,于社会有益.

三、鲁迅与杂文环境

杂文需要大的、好的舆论环境,要说完全像网络上那样自由言论,是不行的,因为有出版纪律管着.

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当时舆论环境大体上还是允许他发出那种声音的,他的“硬”主要表现在没有让自己的灵魂媚从权势.鲁迅如果生活在1949年以后,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是;要肥早就不是那样了,当了部长,或者作为党派的领袖,也可能早就入了,有专车,有独立的小院,有保卫,也就不写杂文了,就写郭沫若式的诗歌了.

所以,除了极个别的精英,绝大多数人骨头软硬都和环境有关系.环境好他就硬,环境不好他就软.10万将士抗洪抢险时站在大坝上,一声令下就都能跳下去,哪怕同时都被淹死.但是,要把10万将士都蒙在幕后,然后一个个出来,谁都不知道后面有10万个人盯着,还会有多少人敢跳下去呢战场上,几万人、几十万人大冲锋,胆儿最小的也变成胆儿大的了;还是在战场上,一经失败以后,几十万人溃败争相逃命.这同样一个军队,怎么会这样呢这与环境有关系.

四、获奖文章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读这些评选出来的获奖文章,可以看出有些文章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首先表现在思想性,其次表现在文章所涉及的范围.杂文是无所不谈、无所不讲、无所不议的.但它这个特性恰好被现实所局限,有些范围是不能说的.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中,就这些文章所涉及的范围,基本上都达到了,较之我过去读的杂文范围要大得多.

这些获奖文章,不仅思想性强、题材重大、涉及范围广,而且在写法上也很有独到之处.比如同样是读史,他们不是采用过去那种昨夜读史,然后对应现实如何的模式,而是在史实中思考,在现实中印证,试图为解决某些现实中的问题打开一扇窗,哪怕是一个小洞.当然,也有一些人属于卖弄,看了一篇文章,然后长篇大论,实际上自己一点东西没有,这是不可取的.杂文虽然短小,但能成为一种文体,能成为一派,哪怕三五百字,也可以议论出一个大话题.

比如《斯大林的睡眠》(见《杂文月刊》2007年第5期)这篇文章,实际是从斯大林个人生活习惯这个角度入手.讲了苏联垮台的必然性,讲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讲了这个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讲了人性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自由、法制、,而自由是目的,法制和是手段.通常讲自由是一种手段.但就不知道自由这个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可是通过对斯大林的一个生活细节,一个夜晚关于星空一颗星星名字的问题,以及关于斯大林让人紧张的尿裤子,然后尿裤子这个人以尿裤子为光荣的 问题,看出对人性的摧残,所以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判断,恰是通过很多关键的细节得出来的.这看似讲斯大林的生活细节,实则是对一种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批判,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一种认可.角度虽小,题材很大,这也是《杂文月刊》的一大特点.而且这类文章能被优选出来,也可看出来读者、办刊者的审美、鉴赏和价值标准.

另外,杂文要想服人,得拷问自身.如果只针砭他人、针砭社会,而不针砭自己,这不行.鲁迅就写了《一件小事》,把自己和黄包车夫相比,无情地解剖自己.革命首先要拿自己开刀,他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应该有一类专题,以“忏悔录”的方式,不针砭任何人,专门对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进行检查,这个影响力是巨大的.

五、《读者》的生命力与《杂文月刊》的优势

一个刊物的好与坏,一个刊物价值的大与小.一个刊物寿命的长与短,一个刊物的兴旺或衰落.是由一些具体文章组成的,没有这些具体文章,刊将不刊.《南方周末》有段时间鄢烈山不写文章了,报纸立刻就变得不好看了.


人读好刊、好报、好书会成瘾.我20多年前开始读《读者》,现在每一期都必读,尽管有时候也走下坡路,但里面毕竟有一些感人至深的小文章.这是真正的心灵鸡汤、灵魂安抚剂.

我把《读者》解读为《圣经》的普及读本,或者参考读本.《读者》不管换了多少任总编、社长,不管它走过什么样的下坡路,但是有一条主线始终不变,就是它那种宗教一般的情感,所以才能使整个社会三教九流(包括最坏的人)看了它也有所触动.

这就是一个特殊现象,为什么《读者》既不以传播知识、技能为己任,也不关注经济,只是把这些小小的东西拼凑起来,它就有这么大的读者群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就有一种表现,当你想吃什么的时候,体内肯定缺什么,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这些天我非常喜欢看王小丫、朱军那些主持人拍的一个公益广告.里面拍到一个人正在忙着工作,茶杯放得远一些,他的同事经过,顺手给推到跟前;然后一个人过马路,司机把车停下来,一招手,让他先过;那边一个人走路,看到一个女的正打,结果高高的一个货堆塌了下来,他迅速使这个女的躲开;一个司机在倒车,只注意到别的,没有注意到后面还有一个比它小的车,一个女孩上来拍他的车窗,避免了车祸的发生.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受惠于他人,虽然非常微小,转过来又成了帮助下一个人.这让我非常受感动,为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这样一种现象,也是我所需要的生活.

《读者》之所以能发行如此大的量,正是因为这种扬善.最坏的人也不喜欢坏人,他也知道好与不好.人们在极度缺失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需求,这远远不是一个《读者》能满足的.它可以以一篇短小的文章对人的心灵产生震撼.但它不能组合起来对整个社会产生爆发式的震撼,而杂文似乎有这种功能.

说到扬善,就不能不提到惩恶.惩恶与扬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惩恶是扬善的一个条件,而扬善也是惩恶的必须,两者不可偏废.也可以解释为一文一武,如果只有扬善,而无惩恶,那也不行.没有批判,社会也不能进步,包括人的灵魂.基督教的力量.就体现在个人对自我灵魂的拷问,自我的反省,对自身恶的严惩.这道理不是一样吗所以杂文也可以解释为培育人的高贵情感、再造人的灵魂所必不可少的.这既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种方式.而且不论你有多么高尚、多么纯真,只要你是人,向灵魂深处去挖,就总有那么一处是黯淡的.而照亮这块黯淡的,一方面是类似《读者》这样的杂志,另外一方面就是把黯淡暴露于光明之下的,就是《杂文月刊》这类的刊物,两者都必不可少.

最后提点建议:得选点文化骗子、学术骗子作为具体打击对象,没这个不行.得主动得罪人,对这些该得罪的不得罪,就是对不该得罪的人一种得罪了,人家就不写你的杂志.要选那么一批文章,杂文不干这个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