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精神

点赞:20579 浏览:936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语文学科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普遍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终身性等特点,语文学科的创新教育尤显重要,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创新教育,笔者在这里谈几点拙见,以就正于方家.

关 键 词 语文学科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一、真正的改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改变观念要从教师做起,“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教育的传统观念,尽管现代教育也喊出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口号.但封建教育的、思想观念在老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从报纸上有90%的国人认为是最佳职业选择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一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之深.我们当教师的就要真正改变观念,用我们的言行去引导学生,影响家长、社会.让他们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内涵.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要为传统的“分数”指挥棒左右,从而真正的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活,更好的生存”的内在实质.所以我们教师再学会生存的同时,更需以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品性去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让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斯宾若莎所说:“教育之目的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治之人物,而非受制于他人之人物.”

在改变教师观念的同时,还得改变学生所受的一些传统教育方面的影响.首先要破除学生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迷信.一般来说书本是人类多种知识的记录,教本是对人类基本知识的浓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读教材.但由于我们的教师过分强调书本的正确性、权威性,以及现行考试制度还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强化了学生“唯书是从”,生搬硬套的倾向.造成部分学生对书本的盲从.因而在语文课上教师要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对待教材.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挑战”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敢对书本质疑,这就是“觉悟之机”,“创造之机”.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精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书本和教材.时代是发的,知识应用的环境也在改变,今天正确的结论明天就不一定正确.人类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结论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在“已知”的基础上去发现“未知”这就是创新.

再次,要破除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师道尊严”是多年的传统,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这才有利于学生破除思维定势,激发其创新热情.

二、扎扎实实练好语文基本功,为学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来听了多堂公开课,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中根本不讲字、词、句段,脱离教材一味的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其实语文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常规教学:备、讲、辅、改、考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共同负担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任务.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得以教材这个“例子”里的知识为先导,认认真真让学生学会汉语知识.学习作家作品、文学形象、文学形式、文学语言等文学知识.学会听、说、读、写和记叙、描写、议论等几种表达方式以及语文有关知识.忽视和不学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摸索、是错误的.

语文课要让学生学方法.方法是手段,也是一种知识.在教学生方法时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心理.传授不同的方法,初一着重传授:预习、圈点勾画、做笔记和记忆的方法.初二着重指导阅读理解、质疑、分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的方法.初三学生着重指导变注重结论性记忆为注重过程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获得认知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再去举一反三就有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另外的文章,形成能力.

三、灵活教法、采用多种课型,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因而语文教学应当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综合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机会,要如此仅靠课堂教学不行,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课内与课外衔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容衔接,语文学习与未来的生存竞争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课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一)首先要上好“讲读”课,指导学生掌握方法,这是创造的基础.

(二) 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的“多媒体”课.

(三)以自读为主的阅读课.这种课型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广泛而有目的的阅读,其特点是不局限于一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学习一组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将学到的方法去运用、去比较、去综合,以培养其阅读理解能.

(四)活动课.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思维力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体态表达能力为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小品式、戏剧式.这一课式适用于那些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有趣且篇幅较短的一些文学作品.其作法就是让学生把作品中的内容排练成小品或戏剧上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作品中人、情、事理的理解.

专题讨论、辩论式.这是与阅读课相配套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作品的观点,学生或赞同或反对,各自引用书中的证据,或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展开争辩.这种课最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增大阅读面,提高其组合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上好综合性实践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积累,去感悟丰富的大千世界和人情世态.从而熏陶他们的灵魂,从而达到积累素材,感悟生活的目的,为学生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关心时事,利用读报1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报刊时文,轮流向全班推荐,这既让学生了解了时事,又让学生增长了见闻,同时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鼓励多做读书笔记包括上述的调查、时文推荐、名言警句、优美词句、见闻感受、逸闻趣事、对联选抄等,每周不少于500字,并一月一次知识竞赛活动.

(四)创办《学生优秀作文集》让学生通过演讲竞选主编、编委,使学生高成就感,从而激发持久的兴趣.我班学生魏显的作文《检测如我当上联合国秘书长的第一件事》作文以广博的见闻、磅礴的气势,赢得评卷老师的一致认同.赵凌云的《让文明的火炬传递下去》一文在“迎奥运、促和谐”征文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以上仅是笔者对语文创新教育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权作抛砖玉.语文创新教育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去开拓出语文创新教育最优化的途径.

(编辑 王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