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

点赞:22159 浏览:965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奠定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劳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并促进其个性发展,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与此相对应,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教育,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有人说过,学生的身体不好是废品,智力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这种说法确实形象的表明了德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育是使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标准,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素有“五育之首”之称,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历史是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中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有将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许多美德,这些优秀传统和美德成为激励人们发奋进取、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内容十分丰富,如春秋时期,孔子的“杀身成仁”,战国时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近代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还有些英雄人物虽然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如第一次战争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广州大沙角大将陈连升、广州虎门水师提督陈化成,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邓世昌、林永升等,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人生应有的价值,给我们做了表率,因此对学生是进行优秀传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历史还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把学史同爱国直接结合起来,认为它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他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而且他认为学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的演进都起了很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更把历史同人类社会生活,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还说:“马克思述他历史观,常把历史和社会关联在一起,纵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

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从小都喜欢历史,认真学习历史,并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出身贫寒,少年时代常喜欢听流传在他家乡的历史故事,如钦差大臣林则徐如何率兵进驻香山县城,水师提督关天培如何抗击英军,最后壮烈牺牲.他特别喜欢听太平天国革命的战士讲述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洪秀全遇难等故事,这些在他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年孙中山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示惋惜,同时,还表示自己长大后要做第二个洪秀全,干一番革命的大事业.孙中山终于成为一代新人,他抱着救国救民的决心,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受到后人的敬仰.

“鉴湖女侠”秋瑾,从小读过不少经史书籍,中国文学和历史书籍中所阐发的爱国主义思想,给了她很大的影响,1905年结识孙中山后,更坚定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革命事业,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义时年仅31岁.

我们伟大领袖主席及周恩来总理等都自幼酷爱历史,这对他们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不仅自己努力学习历史,而且还号召全党学习历史.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同志把学习历史提高到能否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来认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杰出的英雄人物举不胜举,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美德着称于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使祖国的花朵成为具有优秀品质和良好道德素质的新世纪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