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其功能的历史变迁

点赞:25838 浏览:1190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论文梳理了图书馆建筑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并举出不同时期代表性图书馆建筑进行实例说明、分析,提出图书馆建筑的变革以科技(主要是建筑相关科技)发展为前提条件,以适应图书馆自身功能的转变为目的.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的变迁是图书馆史中所蕴含的人类深层次精神文化诉求演进的实体写照.

关 键 词图书馆建筑结构功能图书馆史

分类号G258.9

OntheEvolutionofLibraryBuildingandItsFunction

ChenHaizhu

AbstractThispaperoutlinestheevolutionoflibrarybuildingromtheancienttimestothepresent,andgivestheexamplesofthelibrarybuildingsinthedifferenteraordetailedanalysis,andthenitproposesthatlibrarybuildings’tranormationisbasedonthe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mainlyrelatedtothedevelopmentinthearchitecturefield),aimingtobeadaptedtothelibrary’stranormedfunction.Itarguesthatthetranormationoflibrary'sconstructionandfunctionreflectstheembeddedhumanspiritualandculturalneedsinthelibraryhistory.

KeywordsLibrarybuilding.Construction.Function.Libraryhistory.

著名的建筑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写道:所有的建筑都不仅为人类的身体需要怎么写作,而且展示着人类的心灵[1]引言2.建筑不仅是人类遮风避雨、抵御侵犯的安身之所,也是所处时代之精神与道德观念的物化表现.图书馆建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作为公共怎么写作机构的图书馆建筑,更是近代以降始自欧陆而后渐及全球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图书馆,其建筑模式、结构与功能不一样,演绎出一幅清晰的历史变迁图.有鉴于此,笔者将主要抓住图书馆建筑的形制、结构和功能三方面,而取“约在形制、结构,要在功能”,简要评述图书馆建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嬗变过程、特点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图书馆建筑功能的历史变迁.

1古代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

据史料和考古发掘,最早的图书馆往往与寺庙、皇宫、贵族富商私宅联系在一起.比如,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仑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量的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2]1.西方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国两汉时期专门典籍的皇家藏书楼已见载于史册,例如东观、兰台、石渠阁等.雕版印刷术问世后,民间书籍的刻印和传播逐渐发达,特别是自宋代以后,中国私人藏书楼建造日盛,尤其在经济富庶、文化昌盛的江浙一带绵绵不绝,先后出现了如天一阁、绛云楼、铁琴铜剑楼直至清末民初嘉业堂等著名藏书楼.而同时期的西欧在经历了蛮族入侵导致图书馆事业衰颓一段时期后,在修道院和教堂的努力下,皇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得以兴盛,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向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转型.

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的限制,图书馆建筑楼高和体量有限,主要目的和用处是保存文化典籍,一般不对外开放,藏书的流通和利用受到严格限制.建筑材料以笨重、结实的石、木为主,注意防火、防潮、防盗.如天一阁就是体现此种藏书楼功用的代表建筑.

建造于明嘉靖年间(1561―1566)的天一阁,其名据考取自《周易》郑康成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寓意“以水制火”,因为藏书最怕火[3]28.其主人是兵部右侍郎范钦.天一阁主体建筑――宝书楼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它的平面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开间的奇数制迥异,采用偶数制,为六开间,即应前述易经要义.楼上不分间,通为一厅,不设板壁,仅以书橱相隔.图书全部贮于楼上书橱中,楼下不藏书.书橱下置英石以收潮气,橱内置芸草以防蠹虫.楼上前后有窗,以利通风,楼前凿池,以利就近取水.此外,为保存图书长久计,范氏定下极其严格的保管制度:如凡阁橱锁,分房掌管,禁止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开锁,立“烟酒切忌登楼”之禁碑以及如违规,“罚不与祭”等[2]416-417.正因为有如此周密的建筑防范以及书籍保护措施,天一阁成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之一.天一阁的形制和结构,获得清代乾隆皇帝的嘉许,后来为储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七个藏书楼,都仿照天一阁楼上一通间、楼下分六间做法,并且取名均带水字旁(镇江的文宗阁除外)及“阁”字[3]27.

图书馆建筑其功能的历史变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再看西欧,几乎修建于同一时期的荷兰朱特芬图书馆,这是附属于圣沃伯吉斯教堂的,作为公共阅览室而建造的图书馆,但该图书馆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的氛围,其图书被链子锁串起来挂在老式木制书桌上,史称“带锁链的图书”[4]108-109.其意不言自明:防盗.由此可见,古代中世纪无论东西方,图书馆建筑受当时的科技和文化条件限制,开放程度很低,图书馆所保存的知识精华、人类精神财富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享用.社会普通民众长期被挡在知识宝库的门外,人们的精神文化诉求受到了严酷的禁锢,人类的心智没有得到足够的启迪、开发而处于相当落后、蒙昧的状态.2近代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

近代社会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序幕,建筑科技的发展,图书馆建筑功能的演进,欧洲是首先见证之地.在18世纪以前,图书馆建筑和其他世俗建筑的区别仍然不明显,图书馆建筑功能的特殊性没有得到彰显.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城市猛烈发展.城市的建筑活动,包括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从此成了左右建筑的主要力量,成了时代建筑的代表.宫殿、寺院教堂、庄园府邸都渐渐失去了对建筑发展的领导作用.19世纪下半叶,由于产业革命引起的生产上和科学技术上的大变革,一种同两千年来有很大不同的新建筑破土而出.新建筑最突出的是使用钢铁、玻璃、钉、钢筋混凝土,使用新的结构方式,新的构造和施工方法,在短期内获得了旷古未有的大跨度的内部空间,同时也获得了旷古未有的艺术样式[5].图书馆作为城市建筑的代表作用也是在这一时期慢慢凸显出来.

第一座使用现代材料怎么写作于新功能的图书馆建筑是巴黎的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38―1850).这座图书馆是座高大的公共建筑,它以一种醒目突出的方式来使用铁件.图书馆的格局很简单,一座两层的矩形房屋,它的整个上层是一个巨大的阅览室.覆盖阅览室的是211个筒型拱顶,由透孔交织的铸铁横拱来支撑.在中间,一排细长的铸铁圆柱把阅览室分成两个大厅.在原来是装饰性石头圆柱的地方,设计师用一排排字母刻上了810名作家的名字[1]99.这座建筑不仅充分表达了近代产业革命时期钢结构图书馆形制上的鲜明特点,还突出了图书馆建筑“形式应该服从功能”的全新宗旨.


钢结构在图书馆建筑的使用,导致了一种全新功能的图书馆建筑模式.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就是这种将书库、阅览室和行政办公区域明确分割的建筑领头羊.德国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大学及州立图书馆是追随的典范.该馆是所在地区的呈缴本图书馆,随着出版业的高速发展,藏书和读者人数不断增加,书库的功能不断加重.该馆为一独立建筑,外立面酷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宫殿,从外部看上去有四层楼,而实际建筑的内部只有两层.它提供了读者使用的公共区域,包括阅览室、借书处和几个办公室,一直延伸至该建筑物的.其余部分是由宏伟的独立式钢结构建成的八层书库[4]80-81.这种多层书库的图书馆建筑主导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藏、借、阅三段式空间布局形制.20世纪初西风东渐,中国国内相继出现了当时欧美流行的书库模式图书馆建筑.清华学堂图书馆、老北京图书馆都是此类近代图书馆的典型建筑,它们对后来中国图书馆建筑的总体格局产生了持久的影响[6]21.这种将藏、借、阅用房固定,各部分功能固定的近代图书馆反映了此时图书馆以藏为中心,重藏轻用,主要怎么写作形式就是闭架借阅怎么写作的功能需求和特点.不过,对比古代中世纪图书馆,借书区、阅览区区域的专门析出,已经表明图书馆功能发生了转型:“以藏为主”向“藏用结合”过渡,图书馆保存的人类精神财富对外揭示开放,民众可以自由地接触书籍,人类的精神文化诉求有了可靠稳定的满足和保障渠道.

3现代图书馆建筑:模数式图书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科技进一步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建筑领域,由于电的发明推广、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成熟,以及新建筑材料如不承重的玻璃幕墙的出现,更新一代的建筑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建筑材料生产更趋规模,而建筑构件也可以标准化预制并批量生产,可以大大节省建造时间.楼房可以盖得更高,墙壁变薄(使用),有更多的内部空间.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筑的发展便渐渐汇聚出一个鲜明的特征:“模度”(一译作“模数”)(Modular).出生于瑞士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模度》――这本同名书中向世人阐述了他重新定义人类尺度以及建筑比例与人的比例之间的关系的方法[7].模度的理念结合标准化工业大生产,使得不涂油漆、成批生产,不加装饰的现代建筑,如同成堆机器人一样到处出现.

美国的AS麦克唐纳最早提出在图书馆建筑中使用模数式设计.1943年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的设计接受了麦克唐纳的观点,出现了第一个模数式图书馆.该馆建筑呈矩形,平面开敞,内部全部用柱子承重,很少有隔墙,房间以书检测分隔,室内净高除个别处外均为2.49米[6]108.这种平面结构很好地适应了图书馆开架阅览制度的需要,其空间通透流畅,布局灵活可变,加之人工照明、空气调节、吸音隔噪以及自动化文献传送装置,深受读者和图书馆员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图书文献的利用效率.

模数式图书馆实行三统一: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使得图书馆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弹性.但这种建筑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建造和维护的物质经济条件要求高;空间组织易趋无序性;缺乏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易导致千馆一面的方盒子形制外观等.我国在近一二十年来建造的图书馆基本上都打上了“模数式”建筑烙印[8].“模数式”图书馆堪称典型的现代图书馆,它突出强调了开放性和使用上的便利性,表明了图书馆这一时期已经完全走出了古代“藏书楼”模式,实现了对民众的普及开放.

4当代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

当代图书馆建筑,由于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笔者仅结合建筑科技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简述图书馆功能变革的几大趋势.

4.1生态、绿书馆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因能源危机的产生,玻璃写字楼不再独享建筑师们的青睐,他们转而寻求节省能源效率的建筑,因而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走到了历史的前台.生态建筑的要点就是只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等),采用再生材料(例如再生纸等),维护老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位置、自然光和空气流通[1]139.生态建筑着眼于有效利用自然气候等生态因素进行建筑设计,以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与环境友好的效果,满足人的舒适和精神追求,同时降低能耗.绿色建筑是指节能、无污水、无污染、无废气、无电磁污染的建筑.图书馆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的设施,近年来在建筑设计上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绿色理念.具体方法有:将电梯、卫生间等怎么写作性设施布置在建筑外层;在建筑中部引入开敞中庭并植以花木,解决进深过大带来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二层皮的外墙形成复合空间或空气间层,达到保温、隔热等效果;在屋顶、外墙安装遮阳格片;在室内广布各类绿色植物、盆景以稀释装饰污染等.4.2智能图书馆的出现

智能建筑是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产物.智能建筑的构成有三大要素系统: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通信网络系统(CNS)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智能图书馆与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大部分相同,但是具有更加专业的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系统集成中心.美国纽约的21世纪图书馆被称为21世纪的超前性数字图书馆,它在图书馆历史上代表着一种划时代的改革和概念的更新――高科技图书馆和信息库,在这个全新的图书馆里,看不到大量的目录和书架,而是犹如安放了一台大型精密仪器的工作室,管理这一切的主角是各类电脑.图书馆主体部分是100多个新式电脑工作台,它们都通过本地和远程的终端与因特网连接,读者随时可以查询所需要的书、文献、信息资料,而且还可在全美和因特网上找寻所要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甚至声像多媒体.读者可以携带手提电脑在此最大效率地获取信息,也可使用为每台电脑配备的激光打印机将所需要的文献、图表、资料打印出来[6]69.我国图书馆目前在建新馆以及老馆改造过程中,无一例外地融入了智能图书馆的设计,形成了实体图书馆和智能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模式.

4.3图书馆建筑的多元化功能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挑战着人类的空间概念,长期以来都曾经是指派给特定的建筑类型的许多活动功能,如今在数字化网络空间就能进行,这之中最显著的代表就是银行、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地方.由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读者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联网计算机终端获取存储在怎么写作器的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针对这一现实,有些学者甚至提出“图书馆建筑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的观点[6]73.虽然这种观点遭到了大多数同行的批驳,但它确实反映了传统建筑类型和时空模式趋于瓦解的解构主义思潮对图书馆产生的冲击.

信息革命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各国都在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运用新技术带来的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加速知识转化为创新生产力的进程.图书馆作为与生俱来的知识聚集、传播、交流中心,其在社会科技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加凸显,这样的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共识.图书馆的功能无论是内涵抑或外延都得到充分的伸展扩充,已不仅仅是文献和读者阅览的场所,同时还成为知识学习中心、学术文化交流传播中心甚至是休闲和娱乐中心.为了满足图书馆新增的社会文化功能,图书馆建筑除了书库、书架、阅览桌椅、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等设施外,自助复印、无线网络、多媒体视听中心、学术报告厅、艺术展览厅、音乐欣赏厅甚至电影放映场所等新设施都得到了保障.由于开放性、效用性功能凸显,图书馆选址也不再是偏僻安静的一角,而往往在人流活动交汇的热闹场所.图书馆建筑外型也开始作为一所标志性的建筑,而在材料、形式、布局、色彩、风格等方面精雕细琢,以尽可能体现其艺术性的特征.

5结语

纵观从古至今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嬗变,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建筑每一次的根本变化,都是以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建筑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前提的,例如钢筋混凝土对木、石、砖的超越,光纤电缆芯片对实体隔墙的突破等.而图书馆建筑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宣告了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和扩展,体现出人类对图书馆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功能的转型反映了人类深层精神文化追求、认知水平的演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建筑史是观照人类心灵史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