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视角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

点赞:29483 浏览:1342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计划》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希望.为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推进成果转化创新实践,本文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这两个维度为视角,对成果转化应用的价值、阻力、创新实践路径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 键 词:成果转化二元视角价值定位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16-02

2011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以教社科20113号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计划》提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怎么写作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怎么写作水平.”①因此,《计划》的出台标志着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建设进入到了一个面临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

1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元结构分析

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创新实践的基础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本质属性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主体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若非基础研究成果即应用研究成果.

1.1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价值定位

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受众是社会大众,成果形式主要是著作与论文.基础研究是有关人类科学体系顶层设计的研究,更多的涉及“形而上”学,它不是生产力,却能对生产关系、意识形态产生正效应,是高于生产力的上层建筑.其社会价值取向定位于:能影响、改变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使认识能够跟上变动不惜的社会变迁过程,为人们创设健康的理性心里家园,为人们提供科学的、先进的价值观和高品质的人文关怀,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②

1.2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定位

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受众是政府、企事业单位,成果形式主要为研究报告与论文.宏观上,应用研究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政策设计方案,这是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功能体现.微观上,哲学社会科学根据其学科属性渗透于企业日常运营的各个方面,例如:财务管理、投资运营、法律保障等.其社会价值取向定位于:一方面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政策建议,坚持为党和政府决策怎么写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么写作;另一方面紧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急需怎么写作.

2成果转化阻力分析

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占全部科研成果数量的60%以上,其中仅有5%~6%被转化,3%的成果形成产业.③可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面临的阻力系统问题突出.

(1)成果质量不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是决定成果转化效率的基本要素.从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自身质量水平不高,难以得到社会及实际工作者的认可和接受.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远离实际,缺乏创新.很多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并不是来自于社会调研与实践,针对性不强,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甚至只是进行经典的诠释与阐发,内容空泛、缺少创新.二是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追求个人绩效,一些科研人员在常常将粗制滥造、东拼西凑、质量平平的成果不负责任地抛向社会,而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大的实用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还不很多.④

(2)转化意识不强.科研人员以及管理部门缺乏成果转化意识是影响成果转化效率的主观因素.

首先,由于部分高校科研、人事考核机制并不完善,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在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上,并不关心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问题.这就导致虽然教师的科研成果产出颇多,但是真正做到成果转化的却寥寥无几.其次,管理部门缺乏跟踪管理意识.成果转化要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个双向通道上进行,不但要使广大科研工作者树立转化意识进而影响管理者,还要从管理者本身入手,通过制度建设推进成果转化观念的形成.

(3)相似度检测体系不完善.科研相似度检测体系不完善是影响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效率的主要外部因素.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相似度检测体系尚未建立像自然科学成果转化相似度检测那样独立的市场化应用部门,仅仅依托高校和科研人员自身完成成果转化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在美国,智库承担了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相似度检测的角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智库是一种相对独立、稳定的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职能主要包括:整合人才、思想产出、影响社会.智库通过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张,再通过刊物出版、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利用媒体宣传等方式,力图使这些主张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决策者的青睐.

在研究美国智库发展和运作过程之后,我们发现,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必须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为基础,这种成果要有明确的怎么写作对象和转化方向,这种怎么写作对象和转化方向是在研究伊始就已经确定的,而非在成果形成之后的硬性转化;在成果形成之后,要借助一定的媒体,特别是刊物、论坛等使成果面向怎么写作对象,包括潜在的怎么写作对象.

3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实践

若要化解成果转化阻力系统、改善现有成果转化现状,就必须对成果转化机制进行管理创新.而这种管理创新的原则与依据就是其特有的二元结构特性.

3.1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2012年5月,教育部社科司首次开展了一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征集工作,宗旨在于通过“学术‘大’家写‘小’书”,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大众.这次科研普及读物项目资助力度高达15万元,而且由教育部统一出版,为科研人员从事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一个信号、一个典范.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项工作中抽象出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创新的方向.政府主导.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理论先导,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这种研究的意义在于其巨大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政府这个公共怎么写作部门.所以说,在未来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引领的作用,把握成果转化的方向不动摇.

二元视角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深入浅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接受群体是人民大众,在保证成果学术质量的同时要把握深入浅出的基本原则.由于人民的教育程度不同、身份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就是深入浅出,也就是说,从学术前沿热点入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人民大众真正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力量,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可以切实的怎么写作人民.

重视质量.质量和创新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生命线.之所以强调的是“学术‘大’家写‘小’书”,就是为了切实保障成果质量,以质量推动成果转化.提升成果质量的核心是改善研究方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深入实践、积极创新,切忌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做调研、认认真真做数据.

3.2应用研究成果转化

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存在一种依托“关系型管理框架”的转化路径.简单来说,大部分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点对点、人对人的方式进行转化的,这种成果转化机制的优点在于成果供需双方相互了解、成果供给方普遍科研水平较高、成果转化过程较为简单;其缺点在于这种转化路径是少数人参与的成果转化,大部分科研人员无法进入这种“关系型管理框架”,以至于较多优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失去其应有的时效性.而少数人参与的成果转化正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根据路径依赖理论,虽然原有路径具有一定的研究惯性,但就当前情况来说,必须就原有路径进行修正,使其进入到更加完善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的使更多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得到转化,从而更好地辅助政府决策、切实怎么写作社会.

对于原有路径修正的关键是从关系型管理模式到规则型管理模式的修正,而规则型管理的核心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平台的具体形式就是成果转化相似度检测机构,相似度检测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使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公平、平等的参与到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过程中来,通过相似度检测机构把社会科学成果推向社会,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6]

2522;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问题研究,社会发展论坛,2008.

③束洪福.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仅5%[EB/OL].http://.sinoss./18074.,2010-01-10.

④陈翁翔,林喜庆,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应用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⑤何星荣,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产业化相似度检测机构探析,社会科学辑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