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点赞:3448 浏览:98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石油行业是一项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投资风险高的产业,它涉及多个基础学科,是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领域.因此,石油开发行业专业性强,需要大量专业性技术人才.该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开设的《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深入探讨石油工程类本科生人才培养,通过《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学习,如何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本科生人才的培养,从教学改革、素质能力教育,为培养出科研型、应用型以及综合性人才提出建议.

关 键 词:石油工程特殊油田开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44-02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剧,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快慢,直接制约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中国的能源发展放在了前三的重要位置,国家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事实上是对能源行业提高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需求,这也表明了对未来从事能源行业的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培养“高、精、端”从业人员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虽然我国新兴能源行业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行业异军突起,但石油行业目前仍是能源行业的支柱,因此,石油开发仍然处于重要地位,这就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从事油田开发人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几年越来越多石油专业本科毕业生,走进石油企业用人市场,石油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被录用的毕业生有极强的适应企业、社会生活素质,具备广泛的石油专业知识的内涵,具有应用先进科学知识的能力.

1石油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采出油量的逐年递减,要更多地开采原油,以促进石油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这就需要新的开发技术,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地下石油资源,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目前,随着石油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要求表现在:石油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开发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

由于油田所处地域的不同,对开发人才要求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内东部主力油田已经稳产多年,油田开发工作越来越困难,原油产量下滑,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多学科(如地质学科、高等数学、物理及化学学科、计算机技术等)特色,提高剩余油开采技术,减缓油田的原油自然递减率,这无疑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2)我国现阶段中西部的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针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这类油气藏地质结构复杂,储渗条件差、隐蔽性强、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较为困难,对勘探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培养懂得《特殊油田开发》开发技术人才,来解决复杂地质勘察及特种油田开发问题,实现高效开发中西部油田,以弥补东部油田产油量下降的缺口.

(3)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争取更多的海外能源资源.随着海外油气市场份额比重加大.因此,石油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掌握勘探开发技术,熟悉国际油气项目管理和勘探开发规则,精通外语语种(如英语、俄语)进行沟通交流及工作业务往来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未来石油工业日益国际化的趋势.

(4)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新型地下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油砂的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等,这些领域无疑将是石油工程人才未来施展才华的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对传统培养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补充[2].

然而,有很多石油企业都对高校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满意,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技术水平低,大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投入工作,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

一方面企业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用人机制、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就业机制等方面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太低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3].为此,石油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目前石油行业需要的人才,积极进行石油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适应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变化,拥有更为全面和宽广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与用人单位相结合,采取合同式、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综合考核机制,达到学校培养之人,便是行业用人之才,实现石油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2现行石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内石油类高校在现行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定位狭窄单一,各类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培养目标界限不分明,特色不鲜明,培养模式上,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界定不明确,不能满足企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知识结构上,学生单一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石油行业多领域、多层次涉外社会化知识的需求[2],授课方式上,采取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于以知识的细化和透彻讲解为标准,导致教师的教学负担繁重,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处于被动状态.

目前,各石油高校的课程改革独立进行、教材自成体系、各大课程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学生学完一门课后并不关注所学内容后续怎么用,无法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各功能模块中的课程内容缺乏有机集成,甚至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也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以致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训练效果欠佳,达不到有机融合各大课程模块的目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一直到大学四年级时,学生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应用方面的学习,而这时学生又忙于找工作,致使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4].石油工程作为石油高校的一个主体骨干专业,担负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优秀高科技专业人才的重任.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国际上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激烈,实质上已表现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掌握石油开发技术的科技人才的竞争[5].当前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必须依靠掌握现代石油开发技术科人才来攻克,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攻关才有可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工程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专业设置过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等弊病,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显然不可能担当上述重任.


3新形势下教学体制的改革

石油工程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行业属性,石油院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面向矿场、怎么写作行业,并尽最大可能争取获得行业的支持.石油专业需要工程类课程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等课程为基础课程,学生聘到企业后能具备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能力,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6].

石油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应做到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你需用的就是我培养的”对应关系,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被用人单位真正认可.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培养学生实际,通过对国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国内石油院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及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具体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来源于课堂教学,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3.1建设石油类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确定开设课程数量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形成结构优化、结合紧密的教学体系,以满足石油专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课程教学在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和前瞻性,设置的必修课主要以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为主,选修课和开设的讲座则以石油工程新技术、新理论和应用为主,在课程授课方式上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改革.如在《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自学―文献阅读―综述一讨论一大作业”等多方式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科技写作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

3.2优化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立,立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如引入情景教学方法,更多地引用油田生产中的实际案例,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引入多媒体教学法,用更加生动的画面和直观的资料,变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变抽象的问题为直白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石油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石油工程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石油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国外石油高等教育的经验,将企业正在使用的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等直接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把学生的实践课放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深入企业内容,把课堂搬到生产和管理的一线.在教学师资上,可以聘请企业和行业中,富于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学生指导实践课程的开展,真正达到“学校培养之人,便是行业用人之才”的教学目标.

4特殊油田开发课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4.1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培养模式

《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团队追踪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前沿,及时以油田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的管理更新教学内容,以实现培养人才与实用人才的无缝对接,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基础课程要扎实,专业课程要优化,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拓宽专业方面、强化实践教学课时,逐步从课堂教育向素质、实践教学转变,实施“共基础、重实践、分方向”的培养人才战略.

加强师资力量和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应有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的经历,并获得教学研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具有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特色的教育质量观,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

4.2任务驱动式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式方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其中涉及到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包含了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和需要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的要素,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学内容,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分配学习任务.在建立起来的充分的积极、互赖的情境中,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工作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教师适时参与分析、讨论,适当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中暗藏的新知识、新技能,控制任务完成进度,把握任务发展方向.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新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学生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了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

4.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潜力,如理性思辨能力、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业务能力等.这对增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教学方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向教师反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还能帮助授课教师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4采取合同式、定向培养教学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由用人单位规划所需人才的学习研究方向,并提供给高校作为培养目标将成为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高校与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规范人才培养的形式,规范双方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在一定时间限度内,使所培养的人才完成用人单位规划的任务、学生达到用人单位规定要求,并在通过规定的考核内容后,及时录用人才上岗.

5结语

石油院校人才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石油行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现状,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在保证课程教学高效实用的前提下,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以增强大学生毕业后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