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儿童成长教育

点赞:16040 浏览:698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幸福经济学研究发现,在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能影响个体的幸福水平.通过幸福经济学理论审视儿童教育,发现优越生活的孩子不比生活温饱家庭的孩子幸福,教育的功利主义是儿童成长的幸福障碍,从而提出通过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增加亲子时间和关注教育当下的幸福提升儿童成长教育幸福感.

【关 键 词】幸福经济学;儿童成长教育;幸福感

总书记、国家主席曾强调“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幸福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湖南卫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显示出,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并没有让城市学生有较高的教育幸福感,很多学生出现厌学、怕学,甚至弃学的现象,相反,一些农村学生的教育幸福感要远远大于城市学生.网易平台的《中国儿童幸福感调查》发现儿童各方面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其中学习是让小学生最不快乐的生活部分.

如何提高儿童成长教育的幸福感呢?目前学术研究大多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展开探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衍生的一门学问――“幸福经济学”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审视国民幸福,同时,也为探讨儿童的成长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幸福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幸福经济学放弃理性选择,更多考虑心理偏好、价值观念等心理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使人们认识到,幸福更多地来自于对事物的体验,而不是物质财富本身.现阶段幸福经济学研究发现,在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能影响个体的幸福水平.

(一)适应性

人们对生活中出现的那些带来幸福感的事件,在感到喜悦、满足等之后,会快速进入无意识的合理性过程,个体幸福感会下降到原来的水平.研究表明,如果个体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而没有变化,会习惯优越的生活,不比一般人感到幸福.

(二)参照效应

参照效应是个体通常会根据一个参照点去评估一个结果,判断该结果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参照效应对著名的“幸福-收入”悖论作出了解释:虽然个体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相对于别人,个体的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从而使个体的幸福感会下降.参照效应还可以用来解释攀比心理的形成.当个体的收入、社会地位等状况相较于周围人更好时会获得优越感,从而具有较高的幸福水平;反之,则会感觉不幸福.

(三)个体幸福来源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比如闲暇、健康、家庭、朋友、社会的认可等)的综合.非经济因素给个体的影响多为纯粹的情感体验,较少掺杂社会比较的因素,对个体的幸福感有更直接显著的影响.

二、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儿童的成长

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审视我国儿童的成长幸福,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的原因所在,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提高儿童成长教育的幸福感提供了基本思路.

(一)优越生活的孩子不比生活温饱家庭的孩子幸福.物质生活的适应性使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的幸福感仍停留在原地,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体应该正视期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参照点的移动,可以通过设立一个固定经济参照点,以削弱参照点移动带来的幸福损失,《变形记》正是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降低优越生活孩子的经济参照点,来提高自身幸福感.

(二)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孩子在小朋友圈子里面攀比,向往更好的物质享受,别人有什么,自己必须得到,否则哭闹,幸福感下降.家长则不断提高孩子的物质享受,然而这样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是真正好的儿童成长环境,相反有可能成为儿童成长之害.开放而优越的城市生活提供给孩子更多的诱惑,孩子更容易染上“现代病”――网瘾、物质、冷漠、脆弱等.而物质生活匮乏的农村孩子,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环境封闭,较少受到攀比心理的影响,更为单纯的环境反而使得他们的幸福感高于城市的孩子成为可能.

(三)教育的功利主义是儿童成长的幸福障碍.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家庭教育缺位,一味地将孩子的成长教育推给学校,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这种问题越严重,足以解释为什么学习是让小学生最不快乐的生活部分.

三、提高儿童成长教育的幸福感的看法与建议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成人的过程,儿童成长的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陆正林等指出,教育的原点是培养和谐、完整、现实的人.教育怎么写作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学会珍视与关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儿童的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都比较自私、较少关注他人.通过引导孩子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学会换位思考,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优越生存状态.例如,关注农村贫困孩子的教育生存状态,模拟残疾人的状态、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需要克服的困难等.通过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着优越的教育资源,拥有着健康的身体,从而学会珍视自己的生活,关爱他人.

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儿童成长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幸福经济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限制物质享乐,增加亲子时间

人的是无限的,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是溺爱与纵容.以物质承诺换取孩子的成绩提升是不少家长常用的做法,实际上收效甚微,最终只能养成孩子唯利是图的不良习惯.要想要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应该限制物质享乐,同时增加亲子时间,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当下十分红火的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充分证明了,更多的亲子时间能够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心智成长.


(三)关注教育的当下幸福,激发主观能动性

幸福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幸福并不遥远,就在当下的生活中.如果连当下的“教育幸福感”也丢失了,这样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成功.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个人天赋兴趣的教育.应该遵循人自身成长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深入了解、研究儿童的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儿童的潜能.通过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增加其自信心,带动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