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点赞:6148 浏览:2167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以工具理性为精神根基、以科技现代化为物质手段,成为当代人获取知识、传播信息、塑造自我和改造社会的重要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方式、生存感觉和价值取向,亦由此构成了一个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和利用网络社会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关 键 词网络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社会中,中国的网民数量年年攀升,截至2008年底,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在这数量庞大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是一个主要的群体,其对网络社会的建设和运转的积极参与以及网络文化对其生活、学习、心理诸多方面的影响,都显示出网络在大学生的生存、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受网络社会之独有特性影响而出现的人格塑造尤为值得关注,它充分彰显了网络对人类个体的微观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

一、网络社会的特性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时空社会,是一种虚拟实在,它具有与现实社会不同的特征.概而言之,网络社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虚拟性.所谓虚拟性,是指“网络社会得以依附的行动空间是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或赛伯空间”.网络信息基本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第二,交互性与多元化.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社会几乎没有交流与沟通的限制,作为网络社会一员的网民,既可以是信息传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网民间彼此都是平等的、互动的文化参与者.由此,在网络社会中,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在高技术化和多元化的特性作用下,技术理性急剧地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去,重塑了人类的存在方式;而不同的价值观、心理诉求则猛烈地冲击着人类原本平静单调的生活.不仅如此,网络社会里,人类文化的传承从口传文化阶段经历印刷文化阶段来到了电子文化阶段,具有了更加不同的特质.电子媒介基础上的文化传播具有超时空性、虚拟性和交互性,打破了原有的传承形式.文化的创造在借助于网络的基础上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已逐渐成为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意识形态理念,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如此才能有效且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单向的和强制性的灌输教育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而在网络时代,尤其是注意到网络社会的独有特性带来的大学生人格塑造问题之后,我们更是必须积极拿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采取符合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思想教育措施,从而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首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维度.从本质上说,无论何种教育,都必须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活动,是人的自我建构活动,也是一种个体追求真善美的主体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符合这一理念.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更多的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相对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这种过分压抑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让大学生形成病态的人格.在网络社会,信息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已经宣告此种灌输式教育的失效.因为大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而要求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看到各种公开的或内部的、真检测难辨的信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性与权威性在网络时代受到挑战.因此,网络社会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社会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利用网络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使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由此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更具真实性和直接性,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针对性.

其次,注重对网络社会不良信息的清除.要加强防范意识,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消除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信息流,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如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技术等来提高网络监控和管理的水平,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还要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进行“消毒”、“解毒”工作.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社会已在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大学生处于这一社会的潮头浪尖,最先受到这一社会特色的影响,他们的心理、人格等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变化,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视这些问题,促进好的,纠正坏的;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关键的作用.总结这个过程的经验,不仅有助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教育,也是有利于网络社会中每个个体人格的健康塑造和人生的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