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原因

点赞:8686 浏览:335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示意:高中地理教材是在初中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编写,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内容,不管是必修地理还是选修地理内容都以区域地理为载体[1],显而易见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做好初中地理与高中区域地理的衔接工作至关重要,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衔接现状并不乐观,下面笔者将从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衔接问题的客观原因分析

1.教学管理制度引起的地理衔接障碍

第一,缺乏重视影响地理学科教学工作

近年来,虽然地理学科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受到“副科”“小学科”等不正确的待遇.德国著名地理学者赫特纳1927年描述过:“在学校中,地理学的地位仍然不明确并受到非难,像小媳妇儿似的受到歧视.它经常只能充当小伙伴的角色,不能同语文及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2].虽然现代中学课堂中的地理学科并没有这么严重的受歧视,但是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上到学校,下到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们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还是不足的.

第二,学习阶段“断层”引起学生知识储备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学呈现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初中地理教学阶段中,7、8年级安排地理课程,9年级空缺.又因为9年级学生和教师忙于复习其他学科以备中考,地理知识便被搁置甚至遗忘,而在升入高中的第一年,即高一年级的地理学习内容为自然地理和系统地理,因此,区域地理的学习可以说是遭遇了初三和高一年级两年的断层.

2.教学内容和标准差异引起的地理衔接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的差异是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教材中对新知识的导入和教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较形象,一般遵循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侧重的是从系统地理角度来阐述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着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以寻找促进人地关系协调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1].

其次,课程标准在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差异

(1)教学理念的差异

对比初高中地理课标基本理念可以看出: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地理,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之处,初中更侧重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而高中地理的学习更侧重地理抽象思维的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初中的继续和升华,高中地理课程重视问题的探究,强调多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既要以初高中基本理念的紧密联系为有力条件,也要注意到理念上的差异和过渡,以此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衔接.

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教学三维目标的差异

从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来对比,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初高中的目标动词使用有明显差异,从“了解”“初步认识”向“学会”“掌握”“分析”等要求较高的行为动词,说明初中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是基础,高中的教学目标设定要求更高.

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中,都强调了信息收集的过程,但是在要求层次上有所不同.初中侧重概念和地理原理的获取以及分析的过程,而高中则要求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过程.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初中阶段要求提出探究思路,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但高中则要求根据探究方案,摸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于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高中课程标准更强调了对学习动机的解读,都要求关心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初中强调了乡土地理的要求,而高中不仅关注国情现状,更引导出对趋势的强调,关于全球意识方面,初中区域地理学习中注重了解和认识异国文化的多样性,强调民族自信心,高中则更加强调全球范围内的人口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问题,强调公民责任感的形成.

总之,由于初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要求差异,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构成导致教学有序衔接的一大原因.

二、衔接问题的主观原因分析

上述客观原因仅从教学的外界环境阐释,而主观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才是衔接出现各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对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观因子的研究和分析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关键.

1.学生心理特点差异造成学习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偏重于依存方式,更喜欢表征地理事实明确、详尽、富有条理、生动活泼的讲授,而高中学生则更偏重于独立方式,学生较能适应结构松散、时有“布白”的地理教学,因为此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能善于用自己的认知方式来重组地理结构[3].

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年龄和阶段差异主要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阶段差别.因此,协助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学习阶段的顺利过渡才能解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也是解决的对教学衔接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

2.高中教师对衔接问题的忽视

现阶段由于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任务较重,课时和进度安排较紧,再加之大部分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熟悉,部分高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首先,大多数高中教师对初中教学没有实践经验,不利于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工作开展.很少教师在从事高中教师工作之前做过初中地理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只从事过高中地理教学的工作,说明对初高中两个阶段地理课程的衔接有较为实际的难度.

其次,日常教学中,高中课堂对初中知识的渗透较少.在高中知识的学习中,应该做好初中知识点的渗透,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唤起已有的基础知识储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情况似乎有些差异.

所以,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的情况并不乐观.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才能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