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检测字

点赞:4652 浏览:131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古今字和通检测字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用字现象,对此必须严格区分.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在文言诗词注释中对二者的的区分存在混同出注的不足.本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通检测字和古今字进行举例说明,以期对中学教学和语文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初中文言注释;古今字;通检测字

一、古今字与通检测字不能混淆

上古汉字数量较少,后来由于词义引申、检测借等原因,逐渐形成一字表多义的现象,为了减少文字“”过多而带来的词义表达混乱现象,便另造新字来记录一个多义字中的某一义项.这样就出现了古今不同的两个字形记录同一个词的情况,即古今字,原字为古字,后造字为今字.

通检测则是另一种文字现象.一个词本来有专门用来记录它的字,但是在书写时却不使用它,而是临时借用了另外一个与之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替代它,这就形成了通检测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通检测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言诗词注释中,有意区分了古今字与通检测字两种不同的用字现象,表现形式为,用“×通×”表示通检测字和借字的关系,用“×同×”表示通用字关系,而用“×,古×字”表示古字和今字的关系.但在很多时候,中学教材对古今字与通检测字没有明确区分,多以“A通B”的形式出注.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调查对象,举例说明其中出现的古今字、通检测字现象,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初中语文课本中通检测字与古今字举例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ang[1])通“僵”(清沈复《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e4)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u3)通“汝”(同上)

七年级(下册)

4、出门看火伴“火”通“伙”(木兰诗)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e1)通”耶”(宋司马光《孙权劝学》)

6、满坐寂然“坐”通“座”(清林嗣环《口技》)

八年级(上册)

7、矜寡孤独“矜”(guan1)通“鳏”(同上)

8、荡胸生层云“曾”(ceng2)通“层”(唐杜甫《望岳》)

9、略无阙处“阙”通“缺”(北魏郦道元《山峡》)

八年级(下册)

10、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检测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语文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1、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i1)通“披”(同上)

12、百废具兴“具”通“俱”(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九年级(上册)

1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zhe2)通“谪”(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14、为天下唱“唱”通“倡”(同上)

15、固以怪之矣“矣”通“已”(同上)

16、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同上)

九年级(下册)

17、公输盘不说“说”通“悦”(春秋战国《<墨子>公输》)

18、子墨子距之“距”通“拒”(同上)

19、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同上)

20、公输盘诎“诎”通“屈”(同上)

2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春秋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三、古今字、通检测字误注的现象举例

坐通座

“坐”,在《古汉语词典》里的:

(1)古人铺席于地,臀部放在脚后跟上,相当于今天的“跪”,在《战国策魏策四》里有“先生坐”.

(2)座位.引文是《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因而,“坐”与“座”是古今字而非通检测字.

支通肢

《说文解字》中,“支”的本义是手拿着竹子,并去其枝叶.本义当为“持”即现在的“支持”互文同义.后来意义引申到手里拿着竹木一类的枝条,在“支”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意符“木”;同样,表示身体的一部分,在“支”上加了一个意符“肉”(月)旁.因此,“支”与“肢”也是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而非教材所说的通检测字.

诎通屈

“诎”弯曲.《荀子劝学》“诎五指而顿之.“屈”弯曲.《司马相如传下》“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诎”与“屈”不是意义上毫无联系的通检测字,而是古今字.

辟通避

《说文》:“辟,法也.”“辟”的本义是刑、刑法.《管子君臣上》:“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不以私论.”“辟”字在古代除了本义刑法以外,还承担了许多其他意义,后来都分别写成不同的字.“辟”还有“避免、躲避”之义,《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这个义项后来写作“避”;“辟”有开辟之义,《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茬中国而抚四夷.”后来写作“门辟”(现简化为“辟”);“辟”有“比如,打比方”之义,后写作“譬”;有“邪僻、不正”之义,后写作“僻”.从“避”、“门辟”、“譬”、“僻”这几个字与“辟”所继承的单个义项来看,它们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

四、结语

六册初中语文课本中,一共有61处注释用“×通×”表示为通检测字,有2处用“×同×”表示通用字关系,只有1处用“×,古×”表示古今字关系,而其中有18处将古今字关系误注为通检测字关系.误注比例庞大,不仅不利于教师进行古代汉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导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小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注释:

[1]拼音后面的数字1、2、3、4分别代表普通话四声,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