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游离”现象探析

点赞:26381 浏览:1196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强调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和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幼儿园的区域、户外游戏活动应该丰富多彩.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让幼儿动起来,而要通过各种情境来激发幼儿运动的和兴趣.但在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幼儿的“游离”现象.

一、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游离”状况

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时总会发现,有一个甚至几个幼儿不在预设的游戏范围内,那他们在干什么呢?

情景一:中班体育活动,教师组织幼儿拿起“火箭”练习投掷.一只盛放投掷火箭的箱子引起了球球的兴趣,他坐在箱子里面,拿起一个火箭在纸箱外摇着.一位负责区域的教师来到他跟前问道:“球球,你在干什么啊?”球球回答道:“我在划船啊!”

情景二:大班滑板活动时间里,几名幼儿去器材室里拿滑板练习滑滑板.当他们走到门口时,一个滑板掉在了地上,并顺着门口的斜坡滑了下来,其他的幼儿也纷纷把滑板放在地上看着它们一个个滑到草地上.玩了几次后,他们便不再满足于收放滑板,而是坐在滑板上体验起俯冲的快乐,几个幼儿在斜坡上一次次地冲来滑去,玩得不亦乐乎.

不难看出,在教师组织的户外游戏中,会出现一些幼儿偏离教师预设的情境、流程,改变器材预设的玩法甚至完全抛弃预设游戏的“游离”状况.

二、幼儿“游离”现象分析

发现了幼儿的“游离”状况,教师们不禁疑惑:如此之多的“游离”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基于幼儿年龄特征的“偶然”发现

幼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从而转移注意力.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看看、摸摸、尝尝,挑战、体验并享受此类活动带来的快乐.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会有很多“偶然”的发现,如新的游戏情境的发现、体育器材玩法的捕捉等.这些偶然的因素首先给予幼儿的是新鲜感,其次就是激发幼儿探索的.

(二)基于兴趣的情境创设

我们发现,很多“游离”于游戏的幼儿都沉浸在自己设置的游戏中.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在游戏中幼儿经常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并在自身设置的情境中演绎.特别是中、小班幼儿,他们合作游戏的能力还没发展起来,特别喜欢独自一人沉浸于想象的游戏情境中自娱自乐.

(三)基于自身需要的挑战和创新

幼儿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决定游戏或材料的难度和用法.幼儿的需要分为表现性需要和获取性需要.幼儿的需要由其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所决定.当现实环境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时,他们就会去探索更高的、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和结果.在户外游戏中也如此,当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或者游戏材料不能达到幼儿期望的游戏难度时,他们就会尝试摸索新的游戏方法.

(四)基于园所的游戏现状

游戏,其本质在于能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地参与活动.当游戏被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时,游戏就分成了两类:一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自主游戏;二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游戏.在幼儿园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组织游戏、选择游戏材料,这种游戏情形往往不是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

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游离”现象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幼儿“游离”现象的引导策略

很多教师经常会碰到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该如何处置?他们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叛逆者”,还是一群具有游戏天赋的“创造者”?是简单地干涉和制止还是任由其自由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理性的应对策略来呵护幼儿的童心.

营造一种氛围――理解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师应创设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游戏情境来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由内部的直接动机(兴趣)驱动而产生,并通过这一活动产生愉悦的内心体验.当幼儿出现“游离”现象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反思游戏情境流程的创设以及器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强行干预幼儿或批评他们.

探究两种方法――观察和交流

1.观察

教师首先要观察游戏是否有危险性.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户外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愉悦身心和强身健体.因此,观察幼儿户外游戏的“游离”状况首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发现有安全隐患时,教师要采取垂直式介入方式,及时阻止幼儿的行为.在安全的情况下教师不必马上介入,因为当幼儿“游离”于教师的关注时,他们自身也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使得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强烈,大脑对事物的自主判断和分析的能力也更强.

教师还要观察幼儿游戏的方式和方法.教师预先设置的游戏不见得就是最合理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游离”幼儿的游戏方法,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为集体游戏的组织积累素材.

2.交流

适当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游戏的内容、角色的分配、情景氛围的营造等.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接触幼儿游戏的本质,但交流需要讲究策略与技巧.检测如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则容易打断幼儿的游戏思路,干扰幼儿游戏,同时让幼儿产生教师干涉与管制的心理.教师应当以游戏者的身份尝试加入幼儿的游戏,这样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获得幼儿的信任,教师的参与会让幼儿更加放松.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学会两种引导――教师与同伴

1.教师引导

幼儿自发性游戏行为更多的是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层面与交往能力基础上的,是游戏萌芽阶段的产物.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游戏进程.教师不可为了展示幼儿的游戏结果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首先采用提醒式引导,主要是语言的提醒.其次采用平行式引导,此种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活动支架作用,在充分地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决定以什么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教师可以作为游戏伙伴,用自身行为影响幼儿.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内容的深化.

2.同伴引导

同伴资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正如情景一中的幼儿,他们虽然改变了教师投放材料的用途,但是他们同样也在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并且营造了新的游戏情境,不但没有影响到他人反而带动了一批幼儿的参与,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这种游戏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和满足.教师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信息,适当地投放一定数量的纸箱作为游戏的器材,岂不是既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又丰富了区域游戏的内容?

尝试多种策略

1.一物多玩与多物一玩

一物多玩与多物一玩是幼儿探索同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主要形式,更是教师挖掘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相学习的重要形式.

中班户外游戏开始尝试玩轮胎.如往日一般,教师组织幼儿在开汽车的场景中学习滚轮胎.几个星期过去了,滚轮胎的幼儿越来越少,“游离”幼儿越来越多.于是教师请幼儿每人拿一个轮胎去玩,起初一些幼儿仍然是在滚轮胎,慢慢地一些幼儿坐在轮胎上骑马,一些幼儿尝试在两个轮胎上用梯子搭建小桥,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等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2.能力差异与难度设置

幼儿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

在户外体育活动“走钢丝”中,教师利用高矮不同的长凳搭建“钢丝”来让幼儿走.教师很快发现部分幼儿可以在上面跑起来,另一些幼儿却小心翼翼迈不开脚.教师随即将长凳路径分为三个层次:高的、矮的、高矮叠加的.这样也就激发了一些幼儿的挑战,同时也让一部分幼儿勇敢地站在了“钢丝”上.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健全人格的过程.作为教师,应正确地看待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采取恰当的策略来支持鼓励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幼儿立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