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点赞:16965 浏览:715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从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文明、和谐”,二是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3年12月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师,我认为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加强师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化

课程和教材是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的目标要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首先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内容序列,实现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其次又要注重大中小各学段课程的整体规划,在中小学要统筹政治、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的育德功能,在大学要统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

没有人天生就具有价值观,价值观需要后天的教育、熏陶和引导.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使我们的教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有效起来,力戒灌输、说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贴进生活、入脑入心,凸显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四、强化实践活动,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多形式、全方位接触社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劳动的情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身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为使实践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要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完善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制度,把实践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怎么写作、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李菊梅女(1963-2)河南孟州人硕士河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