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改革新

点赞:17948 浏览:81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刑事科学技术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的专门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对刑事科学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作为警校专职教师,通过教学观察与实践调查,研究分析了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学改革必要性,建设性提出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改革方向.并以警校学员的调查反馈信息为依据提出了学分体制改革、课程实验改革、教学方式改革等措施,希望对提高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效果及建立警学结合的教学体制有些许促进.

关 键 词:刑事科学技术实践调查教学改革措施

当今犯罪活动日趋科技化、智能化,而紧跟法治的步伐案件侦破中对“科学证据”的科学性和法律性要求逐渐提高.在此趋势下,迫不及待需要一批“法律性”和“科学性”双重素质兼具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各院校作为该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每年为一线输送人才约三千名,颇得机关好评.但作为警校刑事科学技术专职教师,拙见认为目前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1]

一、刑事科学技术改革的必要性

1.刑事科学技术重要的战略地位

刑事科学技术是依据刑事诉讼法律,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查明事件法律性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规律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将现代物证摄影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文书检验技术、法医检验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刑事技术相结合运用于侦查破案,使原有单一的“勘查访问、摸底排查”等破案手段向“现场采证、鉴定查询、科技破案”转变.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以法律为指导,以技术为基石,时刻保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为打击犯罪提供技术保障,为侦查起诉提供证据保障.[2]

2.刑事科学技术重要的学科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法制不断健全和普及,讲证据、重证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大背景下,刑事科学技术作为侦查的关键手段,是提高机关办案质量的重要工具,刑事科学技术必然是武装人才的必备武器.相应地,在各大院校课程建设中,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它的学科地位自然毋庸赘述.[3]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教学困境

据统计,全国刑事约16万左右,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不足3万人,仅占18%;另外,刑事科学技术人员除担负大量的日常性现场勘验还担负不同类型的检验鉴定工作,这种“一警多用”的现象对刑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回溯到刑事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深思当今各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以铁道学院技术系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得报告如下:

从以上报告可得出如下刑事科学技术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教学薄弱,课堂技能训练不足

从上述报告可看出,83%的学生愿意从实训课中学习知识,只有13%的学生喜欢理论课.而实践中刑事技术教学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训课为辅,没能考虑受众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4]

再者,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实训教学主要遵循传统模式开展,即完全遵照教材或实训手册既定步骤要求学生操作,并且短暂的实训课程使得老师不能对每一位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指导,更没有机会进行再次实践操作.这种实训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也限制了学生实际操作思维和动手能力,并且与学生参与的实践工作脱节较大,所以93%的学生反映实训课按部就班无实践指导意义.再者,因个体智力、能力等存在差异,传统实验教学限制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探究新问题,也让基础差的学生越感困惑,造成学生不重视实训教学,怠于思考和探究新知识.


2.课堂互动环节薄弱,教学效果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五段教学法开展教学,并且授课中紧遵教材多以讲授为主,课堂上缺少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学方式可总结为: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并使教材成为了禁锢学生拓展思维的枷锁.

3.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抓不到重点

多数教师备课充分、知识渊博,他们迫切希望传授更多知识给学生,因此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满堂灌”式教学,追求“大而全”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对某些重点知识进一步详细讲解.这使得学生并不能吸收被授予的全部知识,并且在盲目听讲中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再者,大学教育与初高中基础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下补充阅读加以深入研究,而“满堂灌”式教育方式让学生难以在课上把握重点,进而在课下也难以开展有所侧重的自我学习与深入研究.这就使得学生的自我学习事半功倍,进而导致知识滞后,学意倦怠.

4.学生对考试课与考查课认识差异较大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设置中常分为考试课和考察课,如痕迹检验、法医学、文件检验等实践价值大的课程均以考试课形式开启;特殊痕迹检验、声纹鉴定、测谎技术、人像检验技术等新兴但实践价值依然较高的刑事技术学科则以考察课形式开启.

而学生对考试课、考查课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调查表明67%的学生认为只有考试课重要;13%认为考试课与考查课同等重要;20%重视考试课,考查课视教师而定.据分析得知大多学生只在乎期末考试成绩,因此将考试课视为重点,对不参与期末考试的考查课则任课教师要求严格与否而定.这种以成绩为目的、以教师为中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忽略了课程带来的知识财富,错失了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5.刑事科学技术教材更新缓慢,实践运用与理论脱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刑事科学技术的知识更新更加迅速,而刑事科学技术教材却在某些原因下更新缓慢,内容与实践脱节,导致大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无法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逐步产生“课本知识无用”的意识.三、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1.改革学分制度

笔者分析了刑事科学技术学生的思想状态,发现:大一学生思想起伏较大,而在大二大三过程中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状态将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大一学生刚从高中学习状态过渡到大学,此时他们仍有渴望学习、愿意学习的动力,但随着大学“自主式”学习的慢慢融入,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惰性.二是在入学后,学校未及时对学生进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分析与培养,导致大多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不能明确目标,内心感到迷茫,不知所云.笔者认为,针对以上情况,可对本科学生进行学分体制改革计划.

该计划主要结合学分,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探究,循序渐进,使学生时刻产生探究意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例如,对大一学生可以组织关于物证技术的小型案发事故现场,在校园某一范围内设立“刑事技术实验园”,使学生在该范围内发现、探索刑事技术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组织相关讲座,充实学科概念,扩展专业视野,使学生对刑事技术热爱并主动探索.[5]

在大二、大三年级,可实施学分增加模式,激励学生对刑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此学分制度不同于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而旨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以学分作为激励,鼓励学生去从多角度分析理解刑事科学技术,若对于在刑事技术方面有新奇发现,并用论文或其他形式获得认可,以此为据增加学分.这不仅打破了院校传统教学学分模式的困扰,还鼓励了学生开拓创新,为有能力、有潜力的未来刑事科学技术人才提供施展才智的平台.

2.改变“重理轻实”思想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实践需要.为彻底消除“重理轻实”现象,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独自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增加实践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思考探究.再次,为从根本上杜绝重理轻实的观念,笔者建议将实践课单独设课,予以独立考核.这将是克服“重理轻实”现象的最佳途径之一.

3.改革教学方式

1.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灌输式讲授几乎占据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却忽略了学生接受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教学互动”的机会,多与学生交流,有助学生思维的开拓,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合理设问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明白学生知识盲点,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提问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课堂双赢.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当今各学校教师授课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丰富教学手段,使课本、科技、学生接受力融为一体.

3.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态度.

合理设置考试课与考查课,帮助学生纠正考查课不重要的认识,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担任考查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一份辛劳和付出,在教学中以精彩的教学内容、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标准,如,将平时表现、课堂听课状态、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参与实践报告和总结制作等纳入考核范围,优化考查课考核机制,以此提高考查课教学效果.

4.及时更新教材,丰富教学资料.

刑事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现有课本知识全面、基础性与理论性较强,很适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基础学习.但教材内容缺点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考虑到教材的系统性和全面普及性、传承性,要求教材应具备稳定的体系结构,所以教材一般不会有本质变动.笔者认为,教师可将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实践部门的新理念等知识以知识链接、扩充阅读等形式形成教辅资料加以优化,以此补充教材的知识滞后性.

四、结语

刑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深刻结合实践需求不断调整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刑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