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儿礼仪教育

点赞:28711 浏览:1319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并一直将礼义谦耻作为立国之本.所以讲文明、懂礼仪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幼儿期是人们学习文明礼仪的关键期,也是社会规范养成的敏感期.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然而,从当前我国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来看,幼儿礼仪教育存在诸多的缺陷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幼儿缺乏礼仪教育意识,不懂得尊重别人,在礼仪行为、言谈举止等方面不懂规矩、任意为之等等.从小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和品行,纠正儿童的偏差观念和不良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一、传统意义上的幼儿礼仪教育

我说你听、朗读背诵等传统意义上的礼仪教育将礼仪等同于知识记忆过程,并催生了不少能说会道、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教育实例.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启蒙时期,也是最佳时期.此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坏的行为习惯).此时,家长若注意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那么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幼儿长大要再改正过来就比较困难了.

根据我在幼儿教育工作当中的经验,总结起来,幼儿缺乏礼仪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语言缺乏礼仪:不用活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称呼别人时使用“喂!”等命令式的口吻,尤其在长辈面前不分大小,甚至目无尊长.在麻烦别人帮忙时不会说“请”,在别人帮忙办完事情之后不会用“谢谢”,在打扰别人时不会说“对不起”,更有甚者,由于受家庭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出口成脏,只要别人稍微激怒一下就破口大骂.

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儿礼仪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礼仪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行为缺乏礼仪性:在排队吃饭或是游戏等情况下,某些孩子没有养成排队的习惯,喜欢插队,甚至抢夺他人的东西.在屋内有人的情况下,有些孩子进入没有敲门的习惯,直接开门而入甚至有的把门关得很大声.

3、以自我为中心:“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但在当今的幼儿身上却没有体现出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在进入幼儿教育之前,孩子们在家中都可谓是“小皇帝”、“小公主”,集全家人的宠爱于一身,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而一旦跟别的孩子在一起相处时,这些孩子就拿出在自己家里的那种状态,要求别人都服从自己的意愿,完全不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谦让,这样一来只会形成同其他小朋友的矛盾.

像以上三种情况的孩子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长大就很难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因此,从长远意义出发,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

明朝正德年间,心学大师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所谓“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而“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三、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儿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

1、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主体.幼儿礼仪教育这一艰巨任务不应当仅仅让幼儿园或者说老师来肩负,其教育主体也应当包括家长、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与孩子的任何一次接触当中,家长都应该身体力行各种礼仪,切忌在孩子面前说脏话、施行各种不文明行为.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而模仿能力很强,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话语都有可能被幼儿模仿,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各种非礼仪行为.礼仪教育除了需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外,社会也应承担起该尽的责任.因为幼儿今天的礼仪教育关系到将来国家的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且社会对于幼儿的文明礼仪也有一定的影响,于是才有了孟母三迁这样的故事.也只有通过家、园、社会三方携手共同努力做好幼儿的礼仪教育,才会是幼儿真正地理解礼仪.

2、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1)系统的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园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组织幼儿学习《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幼儿对礼仪教育有个系统的框架,哪些言行是礼仪文明的,而哪些言行又是非礼仪文明的.而长时间的、反复的系统学习能最快地使幼儿达到认知礼仪的目的.

(2)非系统的幼儿礼仪教育.

●强化策略: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化对于儿童的观察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三种模式.而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又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通俗地来说,正强化就是刺激,这些刺激是人们愿意接受的,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增加行为的出现频率,这种刺激就被称之为正强化.在幼儿礼仪教育上,正强化就是当幼儿产生了某种礼仪言行之后,家长老师应该予以赞许鼓励,使其能够增加这种言行的次数并成为习惯(例如父母带着小孩乘坐公交时,孩子见到老人让座,并能客气地回答老人送来的谢意,那么此时家长应该表扬幼儿的这种行为,也既是使幼儿的这种行为得到正强).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惩罚可以制止或消退某种反应(行为和习惯),称为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运用惩罚法可以制止不正确的学习行为,纠正错误,使学习向正确方向发展.(例如:家长看见孩子走路时不注意踩了别人一脚,但是孩子头也不回就往前走.这时,家长就应该把孩子叫回来,教育他们的这种不礼仪行为并促使其向他人道歉).但是由于幼儿的心智水平没发育健全,尤其是抗打击、挫折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负强化的度一定要把握好,也就是说批评、惩罚的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因为负强化而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

在运用强化法对幼儿礼仪学习进行调控的时候,承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从而促使幼儿对礼仪产生认知并形成行礼仪的内在动因.

●言教策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而恰好言教法能使幼儿对礼仪知行合一.如: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成人可以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成人的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从达到使幼儿形成对礼仪的认知的目的.像《阳光幼教系列:礼仪教育》之类的书籍或其他影像资料应该成为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良好工具.

结语:

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儿礼仪教育强调家长、老师及社会三者的互动合作,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秉承知行合一的思想准则,才能走出当前幼儿礼仪教育的误区,使幼儿礼仪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为祖国培养出德行兼备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