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点赞:17726 浏览:813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组进行总结.方法本文就目前急性心梗的诱因特点,治疗和护理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结果急性心梗是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充数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致的,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防治结合,综合护理,避免诱因,减少猝死,降低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研究

1病因及诱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合并有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和出血,血小板被激活,最终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冠脉阻塞,出现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症状[1],常可并发肌功能失调、心律失常、心衰、急性肺水肿、心室壁瘤等,吸烟、家庭史、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是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便秘、寒冷和睡眠差等促发因素时,可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2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有给氧、休息、扩张冠脉,减轻心脏前负责及心肌耗氧量,防治并发症等,入院期间主要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药物和介入联合应用等,目前随着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骨髓干细胞的多潜能性,骨髓干细胞作为心肌源性干细胞的来源成为治疗心肌细胞受损的新亮点[2],中药在预防及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脏重塑也有较大前景.

3护理措施

3.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疼痛程度、心电监护、神志是否清楚、呼吸是否平衡,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患者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等.

3.2氧疗护理吸氧可提高患者血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从而减轻疼痛[3].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时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必要时可面罩吸氧,重度低氧血症时,可加压给氧,病情稳定后低流量给氧(2~3L/min).

3.3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环节,休息可降低基础代谢,减轻心脏负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患者在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24h一般将床头抬高40~50°,患者卧床休息的时间可根据心肌梗死的范围及有无并发症来决定.

3.4疼痛护理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是胸前,常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1~2d,常呈现压榨、窒息感,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疼痛可使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护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及诱发因素、时间、放射部位,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用、杜冷丁等镇痛剂,同时观察用药后患者的情况.

3.5饮食护理AMI的最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与高脂饮食有密切的联系[4].此外,AMI的患者有超过40%会发生便秘,而便秘时用力排便很可能诱发心梗再次发作,因此,AMI的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三低二高一优即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和纤维素,优质蛋白,并且要少食多餐,起病初期以流质饮食为主,随着病情好转,逐步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此外要戒烟酒,控制热量摄入.

3.6溶栓护理护理溶栓是治疗急性心梗的重要方法之一,溶栓可以抢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在心功能和减少病死率,AMI在发病6h内溶栓效果最好,12h内有效,超过12h预后得不到改善,溶栓治疗也存在副作用,主要有出血、过敏、低血压等,因此,在进行溶栓前询问患者近期内是否有过大手术或者外伤、脑血管病、活动性出血等病史,术前常规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和凝血酶时间等,溶栓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术后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凝血等指标,观察是否有病情变化及疗效,有无心律失常、失血等并发症.

3.7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等,其中最常见的是PTCA,其较溶栓而言可改善心功能,有效预防心梗再发.介入治疗的护理在术前为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如手术目前过程、术后活动,减轻心理压力,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予以心电监护,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及动脉搏动情况,术后6~8h内饮水1000~2000ml为宜,以利于造影剂排出.

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最终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讲解饮食的原则,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适宜度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介绍所用药物作用和用法,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并请家属参与其中.


5总结

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同时,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均有再发的危险,且后果比前一次更严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对疾病知识更深入的了解,将预防、医疗及教育融为一体的护理方法,将更能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提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