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

点赞:8018 浏览:316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识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识字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内容编写方式上和识字量上进行比较分析.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编写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内容,识字教学对于学生打好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字量、字种和分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0册,总计识字量2614个,略高于《江苏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2500个.其中一、二年级识字1180个,占总识字量的45.14%.

从上图可以看出,识字量的高峰在二年级.但每篇课文的平均识字量,以三年级第二学期最高,这跟进入三年级后课文篇数减少有关.

每篇课文平均识字10.17个.单篇课文识字数量最少的2个生字(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二首》).一年级上册有两篇课文每课4个生字.单篇课文识字量最多的13个字,出现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

在字种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二年级有6个要认和写的字超出3500常用字表和次常用字表的范围,它们是:

嗒咚呱佗菏绮

另有5个带读字也不在3500字表中:

缶笠尧瞅

表面上看,学生认了这些字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由于低年级把识字量定在1200个左右,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用字挤占了常用字的位置,导致部分常用字没有进入低年级教材.我们的看法是,非常用字可以注音随文认读,没有必要作为生字识写记忆.整个小学阶段的生字都应以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标准,非常用字可以随文注音认读而不必识记.

二、生字编排方式

这套教材的识字,在低年级采用小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方式编排.小集中识字又分成“拼音识字”“读句子学字词”和“认一认”三种类型.

1.“拼音识字”16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完拼音以后.主要形式是看图识字,读纯拼音儿歌(跟要识的字有关),并出现一些由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16课中,只有一课“山石田土”用了象形字.

“拼音识字”教材具有四种功能:(1)借助图画和拼音识字;(2)读纯拼音儿歌巩固拼音,发展儿童语言;(3)适当扩展词汇量;(4)学习写字.但纯拼音儿歌功能比较单一,如果读汉字注音的儿歌,可以兼有认读汉字的功效.

2.“读句子学字词”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12课,第二学期4课.这种形式实际上是短文或短小的韵文.如一年级第二册第1课《花》:

春天桃花红,

夏天荷花开,

秋天菊花黄,

冬天腊梅香.

有“春、桃、夏、荷、冬、腊、梅、香”8个注音的生字,要求读写“春、桃、夏、荷、冬、香”6个字.

“读句子学字词”避免了单打一的识字,在语言环境中看图,识字,学词,学句,功能多样.这些句子意思浅显,理解上没有多大困难,教学重点就放在识字上.


3.“认一认”类识字教材,突出了识字方法.像“合起来”“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体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这种编排方式虽然很多教材都采用了,但重视识字方法,是这套教材的一个特色.

“读一读认一认”出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这5课采用短文或儿歌形式,在读中识字.形式有:(1)儿歌识字.如:“你姓什么?我姓胡./什么胡?古月胡.”又如:“双木林,树林的林./三木森,森林的森.”(2)反义词识字.如:“好对坏,内对外,保护对破坏.”(3)归类识字.如:“翠鸟会捉鱼.啄木鸟会捉虫.猫头鹰会捉田鼠.”集中学习几种动物的名称.

(4)字族识字.如“尧――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丰衣足食才富饶,左边绞丝弯弯绕,尧多一点就错了.”

三、字的音、形、义

一、二年级课文分成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课文三类.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生字注音,课外阅读课文全文注音.三年级以上分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类,全部采用生字注音.

一、二年级生字在课文后用田字格呈现,标注新的笔画和部首,笔顺比较特殊的字有笔顺分解.三年级以上生字用小方格呈现.各册都附有生字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识字写字的要求

这套教材是识写一致的,即要认的字就要求会写.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同样有识字要求.但实际编排中,除了要认要写的字,还有一些生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能认读.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注音的生字有8个,课后标明要识记和写的字是7个,有1个“弯”字有注音不要求认读和书写.这样的“带读字”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大量存在,有的数量还相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