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硕士生就业质量

点赞:20095 浏览:928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实行了扩大招生.在这种背景下,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保障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从而导致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整体下滑.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改革研究生教育,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探索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关 键 词:硕士研究生教育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77-02

1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为了提高我国就业者的整体水平和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研究生扩招.2003年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已经猛增了35.35%.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到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突破60万人,较十年前翻了一番.当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50多万,而我国也成为全世界拥在校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1]于此同时,每年毕业季时庞大的研究生队伍流向人才市场,导致研究生面临着“求职的寒冬”.

与此相矛盾的是: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当前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意味着研究生人数过量,学历贬值,而是就业市场对研究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可见研究生就业难现象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素质的下滑,在于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

2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缺陷

自硕士研究生扩招以来,虽然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急需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研究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并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困难.

2.1宽进宽出政策

我国研究生招生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于考试形式.虽然我国研究生考试历经数次改革,但是其基本形式一直未改变:报考者只要通过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就可以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种标准化的考试过分强调了考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虽然有初试和复试的层层考验,但总体来看,我国研究生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这样“宽进”的政策无法保障我国研究生生源的质量,从而导致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另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宽出”.我国高校研究生只要在校期间遵守学校纪律,完成老师的作业,按时提交毕业论文,大多数都可以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相比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淘汰率很高.以美国为例,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淘汰率在10%到15%,而著名高校高达30%至40%,而我国研究生的淘汰率则不到2%.[2]

2.2重学术型硕士,轻专业型硕士

我国高校目前拥有约40种专业硕士.然而,这些项目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狭窄,一般仅限于社会认可程度比较高的经济、管理类及法律类,如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等.而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几乎涉及到各个专业领域.据有关部门统计,社会对各类专业硕士的需求量已达到对研究生整体需求的70%.[3]与此相矛盾的是,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仍然以学术型硕士为主导.从这方面来看,培养模式的失衡也是导致相对过剩的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专业型硕士培养不仅规模不足,而且质量也无法保障.我国的专业型硕士受到了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和导师的知识结构的严重制约,其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差别不大.本应作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得不到充分重视,实习也往往流于形式.这样使得专业型硕士实际上成为了缩短学习年限的学术型硕士.这种教育模式下的专业型硕士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

2.3课程设置与授课形式单一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及渗透.比如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大学都设有跨学科研究中心以便设立和发展跨学科课程.[4]我国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则相对单调,缺乏活力.班级的所有研究生都需要完成统一的课程,学生的研究兴趣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虽然有必修、选修课程之分,但受限于庞大的在校生数量和有限的师资力量,很少有学校更够真正提供跨学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以统一的标准化课程来培养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知识广度、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受到很大限制.因而在就业压力面前也显得缺乏竞争力.

2.4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本科、专科毕业生,而对研究生则几乎是个空白.无法接受就业指导怎么写作的研究生仅能通过互联网收集就业材料,或从亲人朋友等有限的范围内获取就业信息.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质量.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没有对本专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的深入了解,研究生就很难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作为高层次人才,我国研究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率仍然偏低.虽然国家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都强调创新意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却一直是被广大高校所忽略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某些高校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内已经开展了一些关于创业教育的活动,但其主要的形式仅限于创业或创意大赛,创业讲座等.这些形式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模拟实践的阶段.通过这些短期的、有限的活动,研究生的整体创业技能很难得到提高.

3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对策

3.1“严进严出”的教育政策

所谓的“严进”不是指减少研究招生的数量,而是指提高研究生的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选拔程序.我国研究生招生的主要依据是考生的初试与复试成绩.而这种“唯分数论”的考核方式无法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研究潜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改革这种考试模式,科学安排的考试内容来综合评定每一位考生的学术素质,为研究生入学把好质量关.

我国硕士生就业质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跨学科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严出”方面,我国应该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加大对研究生的考核力度,对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未能达到制度要求的,一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除了对学位论文的评估外,高校应该加强对在读研究生平时表现的监督和测评,注重学生的一贯表现及治学态度.通过阶段性的考核来督促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提高创造力.3.2重视专业型硕士

我国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类型上,应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同时完善其教学体系.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应该突出课程和实践的结合,加大实习和实验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在其论文撰写方面,应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论文的形式和内容,不能一律比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比如,专业性硕士可以使用实践中所做的项目计划、实验报告、调研结果等作为毕业论文,不必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统一.

3.3加强交叉学科的教育

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需求.复合型人才需要将各种不同学科知识渗透融合,并以其创造性有效地动用多方面能力解决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这应成为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各高校的研究生院应该打破文理科间的界限,重视交叉学科课程的建设,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应赋予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的机会,建立跨学院、跨文理的特色培养项目,并且增加选修课所占的学分比例.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能够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增加研究生的就业机会.

3.4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高校研究生院还没有建立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团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首先,各高校应该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研究生就业工作.其次,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一入学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情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应该鼓励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首先,研究生院应设置一定的创业教育课程来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加强研究生创业技能的训练.其次,高校应该加强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增加社会力量、非学术力量进入课堂从事教学的机会,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现实.最后,在政府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便利之下,高校应广泛地建立与地方合作经营的高新产业孵化基地,为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加大对创业板块的扶持力度.

型人才需求[OL].http://.eol./kao_yan_za_tan_3914/20100521/t20100521_477331.s.

[4]纪光欣.美国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教育,2004(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