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落雁路道路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

点赞:6994 浏览:210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09年11月8月,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湖北大华房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承担落雁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该建设项目属于武汉市一般建设项目,征地面积101870.6m2(152.8亩).

关 键 词:东湖落雁路地灾评估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098-04

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对落雁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对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对已有或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建设用地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措施和建议.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依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并结合委托书要求,确定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1)基本查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尤其是不良的地质环境条件;

(2)基本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等特征,以及对该建设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影响,并进行现状评估;

(3)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该建设工程是否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其对建设工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并进行预测评估;

(4)根据地质灾害的现状、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项目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5)针对地质灾害特点,提出防治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评估工作概述

(1)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落雁路道路建设项目工程分两段,第一段南起东湖雁中咀,沿老落雁路,穿团子山、李家大湾、先锋村东接武汉站配套工程改移道路止点;第二段西起武汉站配套工程改移道路止点,经龚家岭村东止王青路.道路全长4440m,占地约101870.6m2(152.8亩),项目征地范围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湖光村、先锋村、龚家岭村,平面位置见《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落雁路道路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图表编号01).评估区有多条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见图1交通位置图).

(2)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隶属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前人在该区进行了一定的地质调查、勘察工作,主要有湖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965年编写的1∶2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武汉幅)》、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85年编制的1∶50000《武汉市地质图》、湖北省区调所1985年编制的1∶50000《武汉市基岩地质图》、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E《湖北省主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上述工作的成果资料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较详尽的基础资料.

(3)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本评估项目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进行,于2009年11月8日接受任务.整个评估工作分为搜集分析资料、野外实地调查、室内说明书编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组收集了《武汉市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查报告》(1∶5万)、《武汉市地质图》(1∶5万)、《武汉市地质图系》(1∶10万)、《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2004―2015年),对工程布局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野外调查工作重点;第二阶段,项目组以委托单位提供的1∶2000武汉市落雁路道路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为底图,对拟建场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调查,调查范围向周边各延伸25.00m,采用专项环境地质测绘、实测剖面等手段,对评估区进行了比例1∶2000的地质测绘.调查了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野外调查工作、收集的相应地质资料达到了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为编写本评估说明提供了可靠依据.

(4)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

①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范围依据业主提供的规划用地范围进行,为全面查清建设用地地质环境条件,本次评估工作在实际规划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向两侧适当扩大,扩大距离约25.00m,评估面积为309250.0m2;由于评估区无明显地质灾害现象,故场区地质灾害调查范围为评估范围.

有关落雁路道路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②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湖光村、先锋村、龚家岭村.根据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E《湖北省主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依据《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年―2015年)》的《湖北省地质灾害分布和易发程度分区图》,评估区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易发指数4.05.评估区地貌为湖积~二、地阶貌单元,线路南、南西部地处东湖湖区;中、东部沿线主要分布为居民区、渔场等.场区地貌较平坦、开阔,线路南西低,北东高,最高点39.60m,最低点20.80m,高差18.80m,沿线湖区水深一般1.2~3.50m,地形坡度小于10°,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不发育;基岩主要为白垩~第三系东湖群(K-E)dn粉砂质泥岩.场区未发现断裂,地质、构造简单,岩土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一般;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场区属低震级地区.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属于简单区.拟建工程项目为改建城市支路,属一般建设项目.

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标准,确定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

2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为湖积~二、三阶地地貌单元,线路南、南西部地处东湖湖区;中、东部沿线主要分布为居民区、渔场等.场区地貌较平坦、开阔,线路南西低,北东高,最高点39.60mm,最低点20.80mm,高差18.80mm,沿线湖区水深一般1.2~3.50m,地形坡度小于10°,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2)气象水文

武汉市地处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时间长、水量充沛、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

武汉市年平均气温为15.8~17℃,一般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1月30日),7、8月为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9℃,最高气温常在35℃以上,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34年8月10日).

武汉市年降水量在1100~1450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的41%,3~5月占33%.暴雨多集中在5~8月,最大日降水量332.6mm(1959年6月8~9日),最大年降水量2107.1mm(1889年),最小年降水量575.9mm(1902年).最大风速为29.6m/s,风向西北,最大风力为10级,大风以4月最多,9、10月最少.

2000年武汉市春旱严重,市区春旱为120年以来罕见,2月、3月全市降水量仅90.3mm,为1880年以来最少年份,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地表干旱,地下水位下降.

2004年武汉市年降水量1572.2mm,降水多集中在4~8月,占全年的80%,最大月降水量435.7mm(7月),最小月降水量1.3mm(10月).

评估区属湖积~二、三阶地地貌单元,区内大量水域分布―东湖,土层渗透性弱,大气降水直接排向东湖,少量雨水入渗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较丰富,其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3)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评估区地质环境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第四系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l)冲淤积成因的淤泥质粘土,上更新统(Q2al+pl)粘性土,零星分布人工填土(Qml),基岩主要为白垩~第三系东湖群(K-E)dn泥质粉砂岩.

①人工填土(Qml)

填土(Qm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等,为人工堆积而成,力学性质不均匀,厚度0.50~1.00m,该层在评估区局部分布.

②淤泥质粘土(Q4l)灰~灰褐,软~流塑,饱和,含有机质,具嗅味,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区分布于湖区,厚度0.50~1.00m.

③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粘性土(Q2al+pl)

粘土(Q2al+pl):黄褐色,棕红色,硬塑状,土层粘性较强,上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下部棕红色土层含灰白色高岭土条带,局部呈团块分布,局部夹粒径10~20mm的次棱角状角砾.该层在评估区普遍分布,层厚15.00~25.00m.

④基岩

白垩~第三系东湖群(K-E)dn泥质粉砂岩赭红色,粉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岩层倾角较陡,约45°.该层在评估区呈带分布.

3地质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位于秦岭褶皱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Ⅰ)桐柏―大别中间隆起(Ⅰ2)桐柏山复背斜(Ⅰ21)之新洲凹陷(Ⅰ21-3)的西南部,区域上属扬子准地台二级大地构造单元(Ⅱ)下扬子台拗(Ⅱ3),于武汉台褶带(Ⅱ31)之武汉台褶束(Ⅱ31-1)(见图3).

武汉市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由于受燕山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致使古生代及早三叠系地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的紧密线状褶皱,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压性、扭性断裂.

评估区地理位置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辖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市1: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评估区周边大的褶皱和断裂自南向北依次发育有:黄龙山倒转背斜(21)、豹子懈倒转向斜(20)、富家湾扇形背斜(19)、法徐村正断层(F43)

距评估区最近的黄龙山倒转背斜(21)位于评估区西北部约1km,法徐村正断层(F43)距离评估区>3km.另外,据1:50000《武汉市基岩地质图》,在评估区北部约1.5km发育有二条不明性质断裂;在评估区西部推测发育有数条断层,此类推测断层均隐伏于第四系覆盖层下部,性质不明.

综上所述几类断层或距评估区距离较远,或隐伏地下深处,且均为古断层,未发现活动迹象,对评估区基本无影响,评估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区域稳定性较好.

武汉市地震活动频繁,但多属弱震、远震,并具有震级小、烈度偏高的特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武汉市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根据评估区内岩土工程特征,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松散岩类、碎屑岩二类.

(1)松散岩类(Q)

①人工填土(Qm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等,为人工堆积而成,力学性质不均匀,工程性能较差,该层在评估区局部分布.

②淤泥质粘土(Q4l)灰~灰褐,软~流塑,饱和,含有机质,具嗅味,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w等于30.80%~45.2%,湿重度ν等于16.8~19.2kN/m3,孔隙比e等于1.113~1.318,fak等于45~70kPa,Es等于2.8~3.2MPa,工程性能较差,分布于水塘区,厚度0.50-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