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资助体系探究

点赞:9009 浏览:340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博士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公平、高效的博士生资助体系,是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的新问题.文章从现行博士生资助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了全面收费制对博士生资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博士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建议,并对新体系的特点和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博士研究生;全面收费制;资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63-03

博士生资助作为博士生教育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博士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博士生的生存状况,更关系到博士生的发展可能与创新的实现[1].对高校而言,博士生资助既是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博士生科研创新和博士生培养质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点.

2013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由过去的“双轨制”进入全面收费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博士生资助体系,强化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意识,改善博士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将成为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2].

一、博士生资助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一)博士生资助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博士生资助体系主要局限于生活补助性质的助学金、学业奖励性质的奖学金和工资性质的“三助”津贴.一般来讲,助学金主要包括生活补助和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困难补助;奖学金主要包括学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和社会及个人出资设立的专项奖学金;“三助”津贴即博士生通过从事“助教、助管、助研”等工作获得的工作津贴.就资助理念中的公平取向而言,资助的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使有意向进入博士生教育的群体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因此,要通过助学金尤其是生活补助的方式来资助博士生;就资助理念中的效率取向而言,资助的目标是提高博士生人才培养的绩效,是为了激励博士生学习,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奖学金和科研报酬的激励作用来资助博士生[3-4].然而,大多数高校由于资金缺乏等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各种奖学金和科研报酬等效率型资助方式的作用,博士生获得的资助主要是以生活补助等助学金形式为主.

(二)博士生资助水平不高

从现有的博士生资助体系来看,博士生可以从“奖、助、贷、三助”等多种渠道得到资助,但从博士生人均受惠情况来看,博士生的受资助水平和受资助范围依然有限.助学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助额度也相应受限(哈尔滨工程大学现行1000元/月).以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为目的的奖学金,主要奖励在科学研究方面能力出众、成果突出的部分优秀博士生,无法覆盖大多数渴望资助的普通博士生.再者,由于学科差异和导师科研经费的差异,只有部分学科发展较好、导师科研经费充足的博士生能够获得导师充足的经费资助.而受益面较广的“三助”政策,资助水平一般为300元/月,且需要博士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完成工作,津贴水平与其工作价值和付出不成正比,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因此,从总体来看,现有资助体系博士生人均资助额度不足1500元/月,勉强可以满足博士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无法满足博士生的发展需要.

(三)博士生资助政策落后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各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博士生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加强了对博士生资助工作的规范管理.但对博士生资助政策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博士生教育实践的发展,无法满足博士生资助理念对公平和效率的要求.从宏观层面看,研究生资助政策文件在制定过程中缺乏与其他涉及研究生人才培养领域管理文件的协调,在文件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障碍和瓶颈.从微观层面看,当前博士生资助制度还未完全以博士生群体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参照,没有考虑博士生的个体差异性[5].同时,博士生资助条款普遍缺乏对资助结果的反馈及处理,缺乏具体实施和操作流程的监督管理,很难保证博士生资助的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6].

二、全面收费制对博士生资助的影响

(一)全面收费制对高校的影响

首先,实行全面收费制后,学校的收入比改革前将大幅增加.一是国家财政拨款增加,国家对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均安排定额拨款,且大幅提高拨款标准;二是学费收入增加,改变了以往博士生不交学费的传统做法.学校收入的增加势必使用于博士生资助的投入随之增加.其次,全面收费制将对学校博士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产生重大影响[7].从理念上来说,博士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对学习、科研环境的要求更高.在纵向上,需要学校提供比本科生和硕士生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横向上,需要学校提供比其他学校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否则,将面临生源的流失.从培养模式上来说,从课程设置到科研条件,从导师选配到培养过程,再到博士生资助体系的完善都需要与全面收费制相匹配.

(二)全面收费制对博士研究生的影响

博士生是实行全面收费制政策的直接对象,是受影响的主要群体.全面收费制促使博士生全面审视自己继续深造的动机和动力,更多地考虑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研究方向,考虑在付出一定成本的情况下,接受更加符合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教育.同时,就我国高端人才聘用市场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有明显的名校学历需求倾向[8].这必然使博士生将综合实力更强的985高校作为继续深造的首选,这将进一步加速优秀博士生源向985高校集中流动的趋势.

三、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一)博士生助学金

博士生助学金用于补助博士生的基本生活支出.根据资金来源,可分为国家助学金和校发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即原有资助体系中的普通奖学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覆盖全国招生计划内所有全日制博士生,且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一万元,具体标准由财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校发助学金是实行全面收费制后,学校统筹国家拨款、自筹经费、科研经费、社会捐助等资金,根据自身财力设置的助学金.校发助学金除有补贴博士生基本生活支出的作用外,还兼有补贴博士生发展支出的作用.

(二)博士生奖学金

博士生奖学金是为奖励在读博士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而设立的.根据奖学金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等.

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博士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业奖学金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与学费相关的基础学业奖学金和与博士生发展相关的优秀学业奖学金两部分.基础学业奖学金可覆盖所有博士生,奖学金等级可按照全部或部分支付博士生学费的标准确定.基础学业奖学金可解决实行全面收费制后,博士生支付学费困难的情况,支持博士生顺利入学并更好地完成学业.优秀学业奖学金覆盖部分博士生,奖学金等级可按照为博士生提供发展支出经费的多少确定.优秀学业奖学金可主要解决以往资助体系中,对博士生发展支出资助不力的问题.

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已于2012年开始实施.每年奖励博士生1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国家奖学金的设立很好地解决了优秀博士生发展支出的瓶颈问题.

专项奖学金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设立,用于奖励在某学科、专业、领域或某方面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学校应当广开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博士生设置奖学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取消或减少学科、专业等条件限制,使更多的博士生有获得这种奖学金的机会.

(三)以“三助”为代表的勤工助学金

勤工助学金是学校设立各类助理工作岗位,以工作报酬的形式向研究生提供资助,最主要的形式为“助教、助管、助研”岗位.对应到博士生教育层次,“助研”岗位津贴形式是最适合且应当大力推广的博士生资助形式.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基本上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活动,在此过程中付出了辛勤劳动,产生了知识,应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助研津贴或者叫作科研报酬是博士生经济来源的合理和有效渠道.对于科研经费充足的学校或学科,应确定助研津贴的最低标准,并规范和监督发放流程,确保博士生助研津贴发放到位.当然,助研津贴在学科之间会有较大差别,对于人文学科的博士生,可适当加大“助教、助管”岗位的设置比例,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四)其他资助项目

其他资助项目主要是针对博士生中特殊群体,在鼓励其发展方面,主要可设置以下几种资助.

博士生国际交流资助:对于有意愿了解相关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积极拓宽学术视野的博士生,学校可提供额外资助,鼓励其参加在国外举办的一流的国际学术会议或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优秀博士创新研究资助:对于具备非常突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潜质,博士在读的前期科研成果突出,博士学位论文预期可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的博士生,学校可提供额外的、有利于其后续发展支出的创新研究资助.

博士生综合素质培养资助:对于对各种学科竞赛或科研立项有兴趣的博士生,学校可提供额外资助,鼓励其参与各种前沿学科竞赛和项目申报工作.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遭遇突发性经济困难、遭受意外伤害等情况的博士生,学校可设置专门的研究生困难补助基金,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四、新资助体系的特点

(一)博士生资助结构更加合理

与旧的博士生资助体系相比,新资助体系是以满足博士生基本生活需要为底线,以更好地满足博士生的发展需要为目标构建的,兼顾了博士生资助的公平与效率理念.在满足博士生基本生活需要方面,主要以国家助学金和校发助学金两种生活补助形式为主,基础学业奖学金很好地解决了全面收费制带来的学费压力问题,体现了资助的公平性.在满足博士生的发展需要方面,新的资助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强化资助的工资性质,二是突出资助体系对博士生的激励性质.强化工资性质主要体现在导师助研津贴发放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这种资助形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博士生资助,实质上是博士生用劳动换取报酬.突出激励性质主要体现在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和对优秀博士生的专项资助的设置上,注重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这些资助项目的设置更多考虑的是博士生资助的“效率”因素.


(二)博士生资助水平大幅提高

新的博士生奖助体系的建立,可大幅提高博士生待遇.从985高校和设有研究生院的211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博士生每年所获得的学业奖学金的额度完全可以充抵博士生每年的学费支出,一些优秀博士生还会略有盈余,用于支付其发展支出.博士生每月可获得的固定收入一般在2500元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其每月基本生活需要.特别优秀的博士生还可获得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用于鼓励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其他专项经费的资助,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导师作用将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博士生教育是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训练活动[9],博

士生导师是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人物.新的博士生资助体系,积极推进了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使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资助关系更为密切.在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要以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为基础,博士生作为导师的助手和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工作,获得助研津贴.为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要赋予导师对博士生的考核权和对助研津贴发放的调控权,导师有权根据博士生参与科研的情况,增加或调减助研津贴的发放额度,更有效的监督博士生参与科研工作.五、新资助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博士生的定位

对于博士生的定位问题,我国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不再把博士生单纯作为学生来看待,而是认为博士生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学生,是作为未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学教师或其他领域的高级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他们更是科学研究的直接参与者,本身就是研究人员.因此,对博士生的资助要充分体现博士生的双重身份特点,即不仅因为博士生是“学生”而资助,更因为其是“科研人员”而资助.有了这样的定位基础,有助于我们对博士生资助的性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博士生资助的范围与结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相关政策的配套

博士生资助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财务等诸多方面.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当前,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科研管理体制与博士生培养体制的配合与互动[10].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中,特别是纵向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所占比重过低,由于国家要求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列支,这就使得参加纵向科研项目的博士生无法获得与之付出的科研劳动相匹配的助研津贴.一些博士生导师虽然有科研经费,却无法以助研津贴的形式补助给博士生.因此,应当改革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提高人才培养经费在科研经费预算中的比例,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的研究,激发博士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全面收费制背景下博士生资助体系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资助经费多元化

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的成本应由在教育中获得利益的各方承担[11].除国家、学校必须担当博士生教育成本分担和资助的主导地位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均能在博士生教育中获益,都应该作为主体对博士生教育提供资助.学校可充分挖掘自身人脉资源,发挥社会捐赠的重要作用;可充分利用科研优势,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咨询、科技怎么写作等途径多方筹集基金;可以以联合办学或定向培养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源设立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博士生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