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商品经济的原因

点赞:17325 浏览:794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北宋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历代王朝不同,北宋一反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了国家与商贾共利分利的经济运行模式,采取重农不抑商的经济政策,商业市场活动增强,人们的社会经济观念也随之转变,商人地位提高,这些都促进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关 键 词:北宋;商业;政策;经济

北宋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北宋政府政策与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改善了经商的环境

1.北宋政府采取重农不抑商的方针

北宋统治者自立国之初,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商业发展的惠商、恤商措施,“一切弛放,任令通商”,使其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发展.其主要内容有:首先,严禁非法滞留和搜查商人.如宋太宗淳化四年“禁两京诸州挟持搜索,以求所算之物.”对于非法滞留和搜查商人的官吏,也有明文的处罚条例,如“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并且许可商人越级告发官员非法行为.其次,保护商人利益,严禁官吏对商贾横征暴敛.《宋刑统贼盗律》中对于侵犯包括商人在内的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匆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再次,尽量减少过去为商业发展而设置的种种限制和障碍,如限制垄断,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还制定了征商税则,打破了宋朝建立前各地为商品流通设置的种种障碍,扩大了商品在全国的流通范围.

北宋商品经济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商品经济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

北宋政府采取的惠商、恤商政策,不仅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人经济观念的转变和重商思想的形成.不能否认,重本抑末的经济观念自产生的那一天起,历朝历代反对者便不乏其人,但从本末观念演变的路程看,直到宋前,人们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农本工商末”的藩篱.在世人心目中,商贾所从事的商业仍是君子所鄙视的职业,商人仍作为“四民”之末而受到社会的歧视.然而时至北宋,伴随商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地位的增强,传统重本抑末的经济观念在宋人身上发生了动摇.宋人已经普遍意识到“行商坐贾,通货值财,四民之益也”,商业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末业”,而视商业同农业一样,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司马光指出:“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二、市场活动的增强,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北宋市场规模的扩大体现在商业城市和市场数量的急剧增多,除了当时最著名的北宋都城汴梁,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有学者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而北宋则多达40个.其中,汴京人口大致有170万左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城市.伴随宋代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率先打破了长期以来商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形势,开始逐步向南方发展并最终超越了北方.除了大都市商品交换异常活跃外,众多商业性集镇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国各角落,这些集镇多集中于海上贸易繁荣的沿海镇市或水陆交通枢纽的内陆商镇.除此之外,甚至在农村也打破了往日的寂静,于频繁的货品交换中逐渐形成了“草市”或“墟市”.

总之,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大都市、商业集镇和草市等规模不一的各级市场类型,特别是南方商业城市获得飞速发展,首次突破以前大多集中在北方的情况,充分说明宋代市场规模较前大为扩大,商品交换活动随之日益频繁,深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

三、商人地位的提高,扩大了经商群体

商人作为商品交换活动的主体,商人的社会地位情况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观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商人因其从事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商业发展给传统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威胁,北宋以前的统治者都专门设立市籍,实施以“困商”和“辱商”为核心的抑商政策,极尽可能摧抑商人的经济实力和贬低其政治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尽管‘富可敌国’,但始终都缺少应有的社会政治地位,始终是抑的对象.这一状况在两宋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这说明北宋商人的社会地位较前发生根本改观而获得巨大提高,这是对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兴盛的现实回应,也是表现北宋商品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宋商人获准入仕是最能代表其社会地位提高的本质表现.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政治地位是决定社会成员地位高低的最为关键因素.正因如此,北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才不遗余力从此处下手,严格禁止商人入仕,从而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发展至北宋,商人开始享有入仕资格,商人积极参政成为宋代政坛上的新现象.政治地位的提高从根本上抬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商人通过科举正途进入仕途.北宋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只要“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糊名考校中,诸行百户,何所不有”.这种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科举考试使宋代众多商人脱颖而出,踏入仕途.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宋政府采取的惠商、恤商政策,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了商人的利益,创造了一个公平交易的社会环境,不仅对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人经济观念的转变和重商思想的形成.商人地位随之提高,打破了对商人服饰的限制,使商人拥有了编户齐民的户籍,进而获得入仕资格商业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末业”,而视商业同农业一样,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进而促进市场活动的增强,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丰富了商品种类.这些都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