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专业认知的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建设

点赞:5788 浏览:1555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了解医学院生物统计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现状,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匿名调查表,对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因素对专业认知的影响不显著(Z等于-0.897,P>0.05);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情况高于低年级学生(等于26.143,P<0.01);结论:学生专业认知状况较好,并受到年级因素的影响.

基于学生专业认知的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认知;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批权限的下放,越来越多的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开始跨越本校的分类属性,开办非医学类专业,少数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数目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医学类专业数目,他们的建设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的大学”.[1]但是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等人才培养问题逐渐升温,特别是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成了摆在医学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为样本,对其专业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医学院生物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以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研究者审核后回收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89.38%.

1.3数据处理:调查结果全部数据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校验,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年龄为19~25岁,平均年龄(21.19±1.12)岁.男性41人,占40.6%.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二(2012级)40人,占39.6%;大三(201)40人,占36.9%;大四(2010级)21人,占20.8%.

2.2常用统计方法认知情况:

其中常用统计方法认知情况的调查中14种统计方法(见表1.1),其中基本方法9种,高级统计方法5种.

结果显示,在基本统计方法中,大二学生除均数标准差等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47.5%)、方差分析(62.5%)、常用概率分布(52.5%)、直线回归与相关(60%)以了解为主,其他均以不知道为主;大三学生除生存分析(62.5%)、meta分析(82.5%)、聚类分析(82.5%)等高级方法以不知道为主,其他统计方法均以了解为主;大四学生所有高级统计方法均以了解为主,基本统计方法以熟悉为主.详细结果见下表1.1

4将认知情况采用三分级评分,0等于不知道,1等于了解,2等于熟悉,分别赋分0,1,2,得分越高,表明认知情况越好.取各年级学生每项统计方法认知得分情况,按年级分组进行多相关样本的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在α等于0.05水平下,等于26.143,P<0.001,即三个年级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认知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取每位学生每项统计方法认知得分之和得到该学生统计方法认知总得分,按性别分组,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在α等于0.05水平下,Z等于-0.897,P>0.001,即性别因素对专业认知的影响不显著.

2.3常用统计软件使用情况:

在全体有效问卷中,平时主要使用SAS软件分析数据的有3人(3.0%),SPSS软件的有44人(43.6%)Excel软件的有42人(41.6%),使用其他软件4人(4.0%),从未使用软件的有8人(7.9%).

在分年级统计中,大二年级中有23人(57.5%)选择使用Excel软件,为最常用软件;另外还有7人(17.5%)不使用任何软件.大三年级主要使用SPSS软件,30人(75.0%);还有9人(22.5%),使用Excel.大四年级中,有11人(52.4%)使用SPSS软件,10人(47.6%)使用Excel.详见下表1.2

对各年级学生选择的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等于128.803,P<0.001,即三个年级学生对常用统计软件使用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与建议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统计学的思维与理念已经渗透到医学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角落.[2]该部分人才培养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医学院校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对高等医学院校顺利进行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现状,相关高校的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

3.1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基础理论的教授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本统计方法是医学统计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和结果解释是学习高级统计方法的基本功.[3]学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授,加大基础课的课时比例,删除陈旧和重复的课程为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不同课程之间、高级技能与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相互渗透,加强各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建立知识理论框架,提高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设专业讲座,介绍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3.2加强统计软件使用的训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重视理论与书本教学的同时,注意理论讲授与软件应用的结合.有关高校应当较强统计软件应用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在低年级中开设Excel与统计应用等选修课程,在中高年级中开设以SPSS和SAS为主干的专业统计软件应用课程.重视学生统计应用软件使用的培养,在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中使抽象的统计理论形象化,使学生能合理使用、愿意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加强统计软件使用的训练,使统计软件使用的教学与现实问题结合,着重加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3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不断多元化的现状.我们应当主动改变教学模式,在加强以往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应当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通识教育”,促进统计理论与医疗卫生教育的结合.创建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