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企赴台成绩总检视

点赞:30226 浏览:1428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台湾开放陆企赴台投资已届满5周年,同时,大陆民众来台旅游、投资、工作、求学,百花齐放;台湾人对大陆人的印象,也从原本的陌生,好奇、冷淡,渐渐习以为常.

表面上,陆客、陆资、陆企、陆生等来台数量,这几年来不断上一层楼,然而事实上,除了大陆游客来台人数屡创新高,累计1017万人次这份成绩较好看外,陆资和陆企来台仅从数量上看就很不理想了.

开放项目太少陆企来台没动力

若要为陆企赴台5年写张成绩单,它会是什么样子呢?只要一比较在台陆企与大陆台商的投资金额和件数,在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的心中,“失衡”总是第一个冒出来的字眼.

陆资赴台至今,5年内总计共申请项目549个,但实际营运的只有400余个,累计金额10亿多美元;而同一时期,台湾赴大陆投资项目总计2500多个,累计金额600多亿美元,彼此相差悬殊.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陆资赴台投资项目66个,比去年同期减少7.04%;投(增)资金额合计15,892.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6.64%;而今年上半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203个,数量虽比去年同期减少1.93%,但投(增)资金额计为517,390.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6%.仅在今年6月份,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就有39个,投资金额为89,062.4万美元.

对比外资来台,陆资来台也是低得令人尴尬.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数字,2012年侨外资投资台湾数量为2738件,投资金额55.59亿美元,2013年为3206件,金额49.33亿美元,反观陆资在2012和2013年的件数和金额分别是138和141件,投资金额仅为3.28和3.61亿美元,也是天差地远.

若与中国大体对外投资总金额相比,差得就更远了.这5年来,陆企赴台投资总金额其实还不到2013年一整年大陆对外投资总金额的120分之一,仅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原因1开放项目太少,且大多不具竞争力

身兼两岸企业家峰会副秘书长的蔡练生指出,陆资来台不如预期的多,却是在预料之内.

首先是台湾方面对陆企开放产业项目太少,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来台陆资低得不成比例的下场.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业的“卖相”不好,优势产业如半导体等都不开放陆企投资,开放的均是岛内不具竞争力的产业,无利可图,自然吸引不了陆资.

蔡练生举例:“台湾的纺织厂都外移到大陆和东南亚,开放大陆纺织厂来台,人家为什么要来呢?”

台湾市场饱和,也对陆资缺乏诱因.以怎么写作业来说,已经是完全饱和的充分竞争市场,陆企很难进入.

原因2待遇不如外资,还受限“四不条件”

再一个陆企不爱来台投资的原因,是陆企待遇不如外企.

比如,受岛内现行法律规定,大陆航空公司在台湾不能直接刊登广告,必须通过与之合作的台湾旅行社代为刊登,但是外企就不受这样的限制.

台当局专门针对陆企设置的限制和障碍还包括持股限制、来台人员配置等.例如台当局制定限制条件,明订陆资参股投资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面板等关键产业,持股比率不得超过10%,合资新设事业陆资持股比率低于50%.对陆企投资台湾某些产业,台当局还设有专案审查与不得具有控制能力的限制条款.例如根据《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解释令,只要具有超过半数的有表决权股份、有任免半数董事会成员等权力,就是具有控制力,投审会就能罚款、要求撤资.

此外,台当局还严格限制大陆人员来台,不管投资金额多高,陆企只被允许派驻岛内7名大陆管理人员.“随着业务扩大,人力就不够了.”来自浙江的永力达公司总经理陈胜就此评论道:“虽然大量招聘台湾员工,但某些业务还是需要对母公司更熟悉的大陆员工来做.”

对陆企来台的歧视,以厦门三安光电公司投资台湾灿圆公司最具代表性.这桩发生在2012年底的首宗陆企参股台湾LED投资项目,由大陆LED大厂三安光电拿出23.52亿元投资台湾灿圆,目标是取得19.9%股权.因LED是台湾关键产业,曾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此项目虽然在2013年底台湾“经济部投审会通过”,但提出“四不条件”,即不得要求转让相关专利,不得进行人才挖角,不得要求介入取得经营权,以及不得要求技术转移.

连岛内企业界人士都承认,“四不条件”是很奇怪的不平等条约.曾编著厚达600页的《投资台湾:陆企来台面面观》的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指出:外国人来台湾投资,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条款.“四不原则”或许保护了灿圆,但这种保护反而会变成害了台湾,其他陆企可能因此却步.

陆企在台不如外商,归结到底,正是因为台当局不是从投资角度看待陆企,而是从政治角度对陆资加以限制和防范.

“陆企来台投资,不如去津巴布韦投资.”一位多年牵线陆企来台的岛内投资顾问指出,“台当局对外商投资是采取事后报备制度,但对陆资赴台却是事前审查,规定繁多.非洲的津巴布韦是铺红地毯接待陆企,而台当局则是把陆企拉到会议室盘问,待遇差太多啦.”

不过,年营收不过新台币120多亿元的大陆三安公司,花了大钱好不容易入股一家台湾公司,但从技术、专利到人才全面防堵,写下近两成股权却不能要求有任何经营权,这对投资方明显是一桩相当不合理的交易,但最奇怪的是,三安竟然还是答应了.

这位投资顾问指出:“我常用台湾的产业技术、扩大国际贸易出海口,以及扩大两岸市场等理由说服陆企来台投资.但我们知道,陆企也知道,没有一件理由能够真正打中要害,让他们非来不可.论市场,台湾市场又小又挤,竞争又激烈,比不上中国大陆幅员广阔,拥有10多亿人的市场;论技术,虽然台湾产业技术领先,但陆企在国际大厂如英特尔等刻意扶植之下,日进千里;更何况,如果陆企缺人才、缺技术,延揽台湾团队即可,就大陆面板企业华星光电挖角友达高层一般,还免去台湾主管机关的重重盘问审核.”这位投资顾问坦承,“据我的观察,他们还愿意来台投资,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是他们先来插旗,等台湾全面开放.这可能是三安的算盘,尽管投审会有诸多限制,但总有一天门会大开,到时取得技术、人才、市场,都不是问题.”


不只是三安而已,中国大陆众多大型企业,包括拥有燕京啤酒公司的北京控股集团就来台成立京泰发展公司,与台湾耐斯集团合作拓展市场;另外还有著名科技公司如面板大厂京东方、连接器厂立讯、手机公司小米、酷派.以及触控面板厂欧菲光等,都纷纷来台设立公司.最近,苏北地区最大国企悦达集团也砸下约5.4亿元新台币,入股台湾南纬公司,目标即在台湾纺织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台企有技术人才优势,陆资参股能把饼做大

陆企赴台尽管差强人意,然而近来,陆资以参股型态赴台的投资项目却慢慢多了起来.例如2013年1至10月,陆企赴台投增资金额计34,235万美元,相较于前一年同期增加118.43%.增幅较高,主因便是几件大型参股项目.

参股,意味着陆企看上的是台湾企业的某种价值,可能是技术,可能是管理经验,也可能是人才.就拿最近的案例,今年3月底,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才刚核准大陆显示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陆企七彩虹公司,以46.2%的高持股入股台湾板卡制造商承启公司,持股比率有史以来新高,让外界一度认为,七彩虹有意并购承,以此借壳上市.

陆资投资台湾企业,双方背后其实都有共同扩大生意的盘算.举例来说,上海复星集团以3.6亿元投资台湾著名凤梨酥厂维格饼家,持有20%的股权.维格董事长孙国华就曾不讳言指出,是希望借助复星集团在大陆的商界人脉,让维格踏入大陆市场.而维格最终也的确成功在上海豫园设立门市,销售情况火爆,生意好得不得了.

再如2014年第一出陆企来台大戏,由大陆国企北控集团水务公司参股台湾力麒建设集团下属的鹤京公司,也是投资金额上10亿元台币的超大型项目,并锁定污水处理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

“大陆企业毫不含糊,很会谈判.”力麒建设董事长郭淑珍描述与陆企洽谈经过,“光是合约细节就谈半年,北控水务派出的是德勤、理慈的专家,力麒请的是安侯建业、现代法律事务所及专业财顾,双方人马过招,十分严谨.”

令郭淑珍印象深刻的是,北控水务要求力麒提出未来30年的投资报酬模型.由此判断,北控水务虽然是国企,但对于获利还是相当地在意.

力麒建设集团的母公司是台湾纺织大厂力丽,其实并不缺乏资金,为何要让北控水务入股?郭淑珍坦言,“因为我们想进军大陆市场,北控水务在中国是做污水处理,但技术没台湾好,双方联盟,可帮助力麒打进大陆.更何况,眼下正是大陆积极整顿环境污染的大好时机.”

至于会不会怕被陆企学走技术?郭淑珍信心满满说:“没关系,因为大陆市场实在太大了.”

“陆企参股台企,这个现象说明,台湾的企业正在被大陆整合.”专长企业并购的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说:“整合的结果,是希望双赢.陆企可通过参股,获得台湾的技术和人才等,而台企则可通过参股,进入大陆市场.”

陆企在台扩大业务,多元化经营业绩扩大

再来看陆企在台湾的经营状况,已有不少家在这些年业绩扩大,主要关键在于找对商业模式.例如大陆第一家获准赴台投资的企业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赴台投资28万欧元,收购荷兰史利得公司拥有的帝普科技58%的股份,获得控股地位,帝普科技公司也随之更名为台湾新大陆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电子材料批发与零售、资料处理怎么写作和国际贸易等业务.

集团董事长王晶坦言:“到台湾投资,我们看重的,一是台湾相关产业起步早、背景深厚;二是台湾知识产权值得大陆借鉴;三是台湾业界具有相对成熟的国际化渠道.”王晶说,新大陆集团通过赴台投资台湾公司后,参与在台湾举办的国际化电子展,反响很好,在国际市场上行业知名度更是有所提高.通过台湾这个平台,新大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在上升,更多国际上的客户了解了新大陆这个品牌,将优质的新大陆集团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向全世界.

在两岸如何优势互补方面,王晶认为,台湾经济比大陆的经济起步早,因此产业化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较大陆更高.台湾企业的优势是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积淀,经营管理及知识产权经验较为丰富,有优秀的人才,有国际化的渠道与通路.所以,借助台湾这个平台,大陆企业能够取长补短.

再如注册资金50万美元的山东共达集团台湾分公司,主营业务是配合大部销售耳机和麦克风零件,紧密对接鸿海、三星、戴尔、宏、惠普等电子大厂设在台湾的采购中心,然后运到这些企业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等于“台湾下单,大陆生产”,这家陆企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因此营业额年年增加.

以纺织业起家的大陆浙江爱丽芬集团,来台从事服饰品批发,后来惊艳于台湾红曲饼干的美味,于是两岸贸易,运了3个货柜到大陆,立刻销售一空.

迄今,最大宗的陆企来台投资项目是2012年中远集团、招商局与中国海运集团共同投资阳明海运子公司高明货柜码头公司,入股40.5亿元新台币,从事港区船舶业、货物装卸承揽及经营货柜集散站,这也是首桩陆企投资台湾的公共建设项目.

分析226家正常营运的在台陆企,深耕台湾大多是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扩大业务,多角化经营成主流.

以在台湾缴税第一名的中泰发展公司为例,2010年12月在台湾剪彩开张,截至2013年底,已为台湾贡献了超过6300万元新台币税收,总计促进京台两地双向投资和贸易金额超过70亿元新台币.

这家隶属于大陆国企,北京市政府控股的公司,初期来台资本额不过2.5亿元新台币,却聪明地把自己当成中间平台,后续又在两岸成立了7家公司、工厂及贸易公司.

北控水务参股台湾的鹤京公司,便由京泰牵线.此外,由于力麒建设公司在台湾日月潭、花莲、垦丁等地拥有哲园会馆,郭淑珍预计双方在饭店业将有进一步合作,一个方向是注资哲园,另一个是把燕京啤酒放在哲园里卖.

近三成在台陆企有增资计划

“陆商在台湾很多已经获利了.”亲自面访过多家陆企的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说,“陆企来台5年,初期就能赚钱的陆企有个共同点,即充分利用岛内优势,加强与台湾企业合作.”

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史惠慈也曾拜访过多家陆企,她发现,整体而言,陆企在台湾的业务皆有扩展.

以武汉中百集团为例,初期是通过台湾统一梦公园签署合作协议,采购台湾优质产品.两年多来,十余次对台采购,2011年采购金额达1400万元人民币,隔年使增长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

陆企赴台成绩总检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投资项目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又如来自浙江衢州的永力达公司,主要生产机床、模具及汽车配件,2010年9月获准到台湾设立研发营销中心.经营至今已有成果.2014年计划加码增资盖工厂.

再根据台湾中经院2013年调查76家在台陆企,其中有23.94%规划未来三年增加在台投资.

从采购到投资,从贸易到怎么写作,为数众多的在台陆企正在稳步扎根,深耕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