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简

点赞:27851 浏览:1302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通往知识海洋的舟筏,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知识能力积累、养成的初级阶段,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阅读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以便能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性;习惯;兴趣;感悟;能力;提升;教育

一、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新课改一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体验,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人自觉性、自主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思考、提问以及反思,更有效的进行阅读学习.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正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学中也要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与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拥有良好的习惯就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与生活,相反的,不良的习惯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心不在焉,走马观花,那么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笔者认为,这几点总结起来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思考,首先是从读者的角度入手,学习其中的内容、写作方法,其次就是要从作者的角度入手,对于文章进行情感体验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等等,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文章不仅有了自己的思考与体验,而且还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素材知识积累,就能够更好的实现阅读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阅读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另外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之深.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更好的实现阅读的整体效果.

四、再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获取更多情感上的提升.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文章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比如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毕竟感悟作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以及个人的情感发展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又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这段话是对“父亲”的一段语言描写,通过这一段话能够深刻的体现出“父亲”的人格魅力:父亲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充分体现出了“父亲”的勤劳朴实,也是作者对于父亲敬佩之情的一个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