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生身份构建

点赞:9920 浏览:428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身份研究是最近十年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Vargheseetal2005),语言不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它还包含了语言所属人群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除了获得语言感知和使用的能力,其身份认同也同时受到影响并发生改变.本文以访谈为主要方法,对一位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与身份构建状况进行了个案描述,试图揭示在外语情境中英语学习与学习者自我身份建构的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外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宏观、微观情境不断互动,自我认同得以建构的过程,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身份构建有其特殊性.

关 键 词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身份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身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身份的建构过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外语/二语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它可能意味着获得一种实用工具,也可能意味着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的更替,甚至是学习者自我形象、自我身份的转变.(边永卫,2003)

随着语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学习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以Norton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将学习者与社会情境的相互“建构”过程,社会环境对二语学习者自我认同产生的影响作为关注焦点.在社会身份理论中,语言与身份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身份也不再是固定的,是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而随之发生变化的.二语学习者被看作复杂的社会人,通过言语交际进入目的语社区,不断地建构自我认同观念.这一过程复杂而又持续,是一种身份的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暂时的调整,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进行重新定义.

英语专业生身份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学习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对于身份构建和自我认同的研究在国外和国内越来越多,在外语学习领域,主要集中于教师身份构建研究或者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身份构建研究,但是,针对硕士研究生自我认同状况的深入调查,无论是在理论拓展还是在教育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遗憾的是,国内学界缺乏针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一特定学习者群体的身份构建于自我认同状况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吴红云,2013)

本研究试图探索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以及语言学习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1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身份”指在文化语境中人们对于个人经历和社会地位的阐释和建构.“社会身份”指某人所属的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而这一身份对于该成员来说在情感上和价值观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ajfe,1982).“身份建构”指一系列自我定义和对自我建构不断修正的过程.(Marchand,2003)Plenko对身份给出了更全面的定义:“身份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一个特定的社会集团提供的社会的、话语的和叙事方面的选项,个体和群体诉诸于它,以自我命名、自我定性,并以此争取社会空间和社会特权.”(Plenko,2004)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话语的”和“叙事的”都强调身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我们通过语言来获得、或被拒绝在社会网络中说话的机会,因此,语言不再被看作是中性的交际媒介,而是被理解为具有社会意义.因此,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通过刻苦和专注的学习获得语言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在各个方面牵涉到语言习得者的身份.(Norton,2000)

身份理论可以粗略地分为拥有论和建构论.拥有论认为身份就像果核,是内在的,也是固定的、连贯的.在传统上,研究语言习得的目的被看作是发掘个性、学习风格和动机等,因而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很多定义都把个体看作具有独特的、固定的和连贯的内核(内向的/外向的;有动机的/无动机的等),个体被看作是对学习过程负首要责任的人.建构论挑战传统的观点,指出身份并不是人们有生以来就拥有的某种东西,或者是后来获得的某种东西,身份是建构的,并且是在互动同建构的;个体或者说主体被看作是多样的、矛盾的、动态的和在历史的时间和社会的空间化的.其实身份的建构性正在成为共识,并且人们逐渐认识到,身份是通过语言来施为的;人们将他们的语言的施为、语言技能和他们的社会身份联系起来;身份总是处在变动之中.

少数研究者开始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引入长期研究,特别是关于学习者的身份.以下就是两个个实例.在《协商双语和双文化的身份》(YasukoKanno,2003)一书中使用叙述研究和实践社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重构和分析了四个日本青少年学生的身份叙事,他们是日本驻海外商人的子女,在北美生活了几年,然后回到日本.起初他们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既是加拿大人又是日本人,经过回国后一段困难的适应期,他们开始接受自己混杂的身份,认识到一个人是有可能成为双语和双文化人的.另外一项研究是国内的,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在历时两年的大学基础阶段,结合量的和质的方法,对北京五所高校的约130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的跟踪,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在两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一定变化,接触英语文化较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其文化认同变化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高一虹,2008)

本文旨在研究外语语境下中国英语学习的一个特殊群体――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身份变化.这个群体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接触西方文化,到现在也至少有了十年的时间.多年来通过英语学习,对西方文化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从不同渠道接触并吸收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们对文化差异具有较强敏感性,包容性强,对传统的价值观重新审视.然而,他们还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这让他们成为了既具有传统价值观,同时兼有西方的价值取向的跨文化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具有跨文化身份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兼容程度远远超过非英语学习者.

本研究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探索作为外语的英语学习与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自我认同建构的关系.具体研究问题如下:英语学习如何影响身份构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认同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多元的还是统一的?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大学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学习英语的时间更长,对英语学习更有经验和认识,因此研究更具体,更具有代表性.

2.2数据收集与整理

通过访谈和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经历自述,在此过程中进行全程录音,进而转写访谈内容和学习者学习经历的自述内容.在录音之前先准备好访谈的问题,所提问题要和将要撰写的论文密切关联.在转写的部分也是进行了筛选,选择和论文最为相关的时间段,以更好地阐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2.3数据分析

对于收集的数据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分析了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变化,具体分析英语学习如何影响身份构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认同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多元的还是统一的?

3研究发现与讨论

语言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和社会现实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动态形式,它建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话语作为语言的具体应用形式之一,自然也具有身份建构的功能.人们通过与自我身份意识相关的描述或解释,或者通过对具体语境中的具体事情的描述来理性地建构、维系、增强或保护其身份意识.一个人对其身份的表述可能会成为其他人关注的焦点.在交往过程中,人们通过话语随时随地建构自我的身份,以区别于他人的身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自己对英语的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生活中的交流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了语言英语学习者的独特的身份构建.


本文转载于 {$getarticleurl}

同时,与以往研究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相似(Peirce,1995),外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也是多元、矛盾、变化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认同是多元的,既是一个西方文化的接近者,又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追随者.他们会刻意强调其生活学习中的某些方面,而省略另外一些方面.在不同的场合,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会强调其身份的不同侧面.

4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外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宏观、微观情境不断互动,自我认同得以建构的过程.语言学习会对学习者的身份构建产生动态的影响.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其特殊的身份构建特征.而且,在外语情境中语言学习与学习者自我认同建构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应给予关注的,在积极建构情景语境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探索个性的空间.(高一虹,2003)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任何一个个体或群体都面临身份认同问题,如何构建自己的身份关系到个体或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个体或群体一旦失去这个尺度就会陷入一种认同危机,就会失去方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因此,为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将来在英语学习与研究、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需要,自我身份的构建和认同变化研究非常重要,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学者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身份构建问题.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研究对象单一,数据采集较少,这是本研究的一项不足.类似研究可以在研究对象数量、学生专业背景、学习情境等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