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点赞:18287 浏览:81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并通过对目前我国心理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分析了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具体应用对策.

关 键 词:中学语文;教育难点;施行方法;心理素质

引言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生长过程特点,通过理论的灌输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并且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处于不同的心理或者生理发育阶段,其心理活动也会有所不同,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符合时怎么发表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1、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

“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培养认知、情意、技能等方面的品质.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自然力的发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增加人的生理机能.”现代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及升学、就业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愈来愈重,产生了许多心理障碍,诸如虚荣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自居心理、自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众多的心理障碍,严重妨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疏导、矫治和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的迫切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以现有的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通过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阶段的提高,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渗透着心理素质的教育的内容,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语文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和具体应用

1、我国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现状

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报道:我国中小学心育师资严重不足,按照国际标准,学校从事心育的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500,这样算来,全国53万所中小学,两亿多学生总共需要心理教师41万余名.而目前中小学在这方面的师资却是寥寥无几,这就导致了许多学校心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语文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应用

2.1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语文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方面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这方面的阐述是:语文学科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采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这方面的阐述是: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形成学生美好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2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语文教学渗透心育正好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教学使教学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2.3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

语文教学中的进行心育渗透,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多地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中积极的心理因素.

三、语文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现今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强烈的社会竞争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适应这个社会,学会学习,将来学会工作,要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之中适应这个社会,还要为人处世,努力是自己能成为心理素质健全适应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

心理素质教育一般不可能通过灌输的方式来完成,它需要认知过程,情感体验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来完成.从认知的形成的过程来看,一般必须经过亲自经历,体验才能真正的得到,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

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还有,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深化心理素质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一定的科学秩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教学目的多元化,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智能,又顾及教材中蕴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到我要学也会学,探究获取学科知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再根据教学内容及安排,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切中要害的心理素质教育.千万不要无的放矢,盲目施教.

第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贵在自然有序、合情合理、有机渗透,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简单说教.语文教学中,自然渗透心理教育,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诱导、疏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第四,语文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是人,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语文教师要与他们平等相处,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理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的.

结束语

总之,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