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直卫生机构2007~2016年医护人员手样统计学

点赞:7086 浏览:224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监测贵州省毕节市直卫生机构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状况,提高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质量,加强相关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采取现场随机抽检的方式,对毕节市直属的全部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经2007年~2013年连续7年监测总计874份样本,平均总合格率仅为79.41%,7年的合格率依次为70.37%、72.22%、75.86%、78.03%、81.40%、84.55%和90.71%.结论本市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抽检的合格率已呈逐年增高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但总体合格率依旧不高,手部卫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单位应严格落实手部卫生制度,提升医护人员消毒防护意识.

关 键 词:市直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医护人员是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其有大量机会接触感染性疾病.有报道显示,通过医护人员手部传播病原体而造成的院内感染可占所有原因的30%[1].因此,加强手部卫生的清洁工作,有效预防和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已经成为降低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2].为加强毕节市直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我们于2007~2013年对毕节市直属所有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手部消毒效果的抽样检测.

1资料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取方式,对毕节市直属医疗机构的门诊、手术室、传染科、口腔科、血液透析室、治疗室、妇产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手样监测.被检者在诊疗活动和接触患者前先洗手消毒,而后进行采样.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洗脱液棉拭子进行擦拭,要求在双手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跟往返涂擦2次,投入含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充分震荡洗脱并及时送检.取洗脱液1ml样品接种于无菌平板上,37℃条件下培养48h,检测平板上菌落数和致病菌[3].评价结果参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4]中的规定,以I、II类环境中菌落总数≤5cfu/cm2,III类环境中菌落总数≤10cfu/cm2,IV类环境中菌落总数≤15cfu/cm2且无致病菌判断为合格.

采用SPSS17.0软件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合格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征数据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007~2013年共抽样874份,合格604份,总体合格率79.41%,其中绿脓杆菌检出4例.7年的合格率依次为70.37%、72.22%、75.86%、78.03%、81.40%、84.55%和90.71%,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相邻年份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但比较2007年和2013年的抽检结果,我市手卫生抽检合格率上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不同类别的环境中,I、II类环境和III、IV类环境医护人员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86.01%和71.13%,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毕节市直属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手样卫生合格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总体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手部卫生的总体情况较过去已有较大改观,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以及相关单位的制度落实正在逐渐增强.但7年的总体合格率不高,主要原因是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保持手部卫生清洁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科学认识,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以手术室、产房为代表的I、II类环境的监测合格率较高,表明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相对更加重视手部卫生质量,能够按规范进行消毒工作.以门诊、口腔科和治疗室为代表的III、IV类环境的监测合格率较低,除了与工作量大、时间紧张、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和用品等客观因素以外,主观上还是由于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各医疗机构务必要改进措施以提升手部卫生质量.除了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规范标准的培训,普及消毒相关常识,增强预防院内感染意识等通行措施以外,还要针对手部卫生,大力推行“六步手洗法”,对于像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科室,应当安装脚踏式、感应式或肘碰式水龙头,提供专用消毒毛巾和具有杀菌能力的洗手液,最大限度防止交叉感染[5].各医疗机构内部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力度,制订落实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开展定期监测活动,帮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确保手部卫生质量,保证医院有效的进行消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