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科为基础夯实小学德育教育基础

点赞:5938 浏览:174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作为小学老师,应做好学生们的德育教学工作,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夯实;小学;德育教育;基础

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讲,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品质教育等.品德与社会科目是一项基于学生社会生活前提下,推动学生养成优良品行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学科肩负着德育教学的任务,作为任课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大教学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以下简要针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学生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品德与社会学科为基础夯实小学德育教育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结合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依据课本生搬硬套的讲解知识点,学生机械性的进行背诵,很容易对德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降低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科目的授课老师,需要结合科目的自身特点,将德育的内容隐藏在知识的训练及教学中,从而让科目的生活性、综合性及德育教学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实现德育教学同知识讲解水融,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收到思想方面的教育.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可以生硬的把德育教学附着在课程内容上,而需要自然的进行渗透,从而发挥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家门前新事多”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将社会发展的内容融入教学课程中,增长学生们的见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要科学化

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来讲,其是小学中高年级所增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教材的编订内容主要是结合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具有较强的阶段性质.人们在发展品德期间都具备一定的顺序,整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特性.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授课老师,需要将德育的内容包含在知识点中,依据学生们的年龄等特性,遵照不同年级学生们的品德发展程度及教育阶段,合理选择德育的内容,组织德育的活动,并且确定德育的教学重点,进而全面体现出德育教学的科学化.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四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诚信、孝道”等内容,针对五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团结、合作”等内容,针对六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一些“科学、社会”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三、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现今,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期间,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及针对性相对较弱,主要体现为学生们的品德养成脱离了真实生活,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完全将品德内容由学生们的生活里分离出来,仅当做一门知识进行教学.其实,品德与社会课程同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教学期间需要关注德育的时效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情境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获取正确答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文明大家谈”知识点时,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话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文化风采”课程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要求其他班级的学生或者老师进行参观,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利用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直观的感悟到道德品质,不断完善自身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讲,其是一门具备较强生活性的课程,教师唯有掌握课程的特点及性质,全面渗透德育教学思想,才可以更加全面的发挥学科的优势.在教学期间,老师需要紧紧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性”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德育渗透的生活性.例如:在讲解“全家福”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友、长辈等教育自己的实例,从中感悟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体会成员间的情感,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家庭存在密切的关联,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再例如:教师在讲解“贴春联”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讲述以下自身家乡的民俗、习惯,从中体会浓厚的春节气息,利用对自身家乡民俗的深刻认知,调动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

另外,德育的教学不仅需要同知识讲解、能力培养内容密切结合,同时还需要找寻其同学生精神方面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面对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局面,学生的成长及教育观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耐挫折能力较弱、不愿意吃苦、自理水平较低.同时,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从而使学生集体意识、道德意识、节俭意识相对薄弱.针对此情况,就需要老师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品行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遇到困难的时候”课程时,就可以针对现今学生耐挫折能力较弱的特点进行训练,为学生创建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勇于奋斗,坚持不懈,从而收获成功,并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小技巧,增强学生们的适应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期间,渗透德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作为德育教育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