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点赞:16034 浏览:702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作了探讨.

关 键 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淑湘先生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言实践证明,语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人们往往通过语感,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进而推测词义、句意,学得多种语言知识.但是,现实中并没有重视语感培养,也没有把语感培养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上,致使学生语文素质低下.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意会能力.阅读时,读者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识别类似的语言现象,做出判断,从而获得对语言的模糊的认识理解.语感敏锐的人,在模糊的理解中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感知,准确的表情达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从古到今的文人,都非常重视朗读吟诵之功,主张“妙悟”,即“语感”.诵读是一种眼、耳、心、口并用的学习方法.诵读文章,必须依据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读诵.对“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人激昂,委婉处还他人委婉.”把文中的神情理趣,用声音传达出来,得到深切的理解.这样,“不知不觉中,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采用范读、示范朗读声像带等,引导学生阅读,让其体味、模仿.当然朗读时要注意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技巧,懂得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要领,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心口合一的艺术境界.并通过精读背诵,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开拓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形成“语感”.

二、赏析中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必须让学生了解字词的含义、情味.文章中的字词句,有的要从字面理解,有的要从蕴涵方面去品味,有的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揣摩.叶老说,语文教学不应机械地解释文字,背诵记忆文句,研究语法修辞,而是要“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意思,深刻感知作品语言表达的丰富含义.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品的意境,深刻理解文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又可以促进学生赏析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在创造性写作中训练语感.

“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着力“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写作训练.“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情况.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联练习,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语言直觉和语言习惯,学生才能把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变成无意识的感觉.


语感的训练要注重指导写作练习,通过练习说话、写话、写片段、写文章,让学生把学过的东西用口、笔表达出来,多运用才能巩固好,进而因熟生巧.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勤模仿,扩大课外阅读,多摘录,多收集,多积累语感材料.只有这样,学生的大脑才能日渐充盈,思维的触角才能灵敏,直接感受语言、艺术形象的能力才能增强,写作时才会有创造性,才会“下笔如有神”.

四、在语言积累中训练语感.

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法,可见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教师进课堂前让学生齐读或齐背古诗词,每周一篇.内容是附录中的古诗词及师生推荐的优秀诗作.通过这一环节,毋需其它时间,学生就可以把该背的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在黑板上设立名人名言专栏,由学生根据学号轮流上来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把他们推荐给大家.每天上语文课前,这个同学就领着大家念一下,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其他同学把这些记录在自己的摘记本上.当天的内容当天记,并且把他读熟,甚至会背.这个活动全班参与,不仅练了字,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还可以让名人的深邃思想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做好摘记.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主要在课后落实.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做好抽查督促工作.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篇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五、在语言分析中体验语言韵味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训练.

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意会能力.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精彩语句做点评极有必要.或由学生自己选择精彩语句、语段作评点,或由老师圈定重点语句让学生思考分析,或由学生质疑提问全班一起探讨.不论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把句子放在整篇文章中去理解,不要孤立地去揣摩.如理解,《风筝》中的“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一句,如果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理解了.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结合修辞方法,分析句子含义.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这生活体验将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为此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语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