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点赞:6326 浏览:214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而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则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基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保意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 键 词:生物教学;环保意识;中学生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未来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一位生物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并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这里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以课堂为主阵地,将环保意识渗透到知识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内容,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的渗透教育.

1.1培养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学习“生物和生物圈”等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以及形成“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观点.如: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是紧密结合的,人类一切破坏食物链的行为都会破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及环境污染等知识点,使学生理解人类对环境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之后,不仅使环境资源日益枯竭,而且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1.2介绍环境污染现状,使学生产生危机感

利用教育平台,例举现存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如: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垦而变成沙漠;我国的长江、黄河中上游两岸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在大江南北河流湖泊中疯长,造成河道堵塞、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另外,我国1998年出现了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2007年夏天无锡太湖地区出现了蓝藻事件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样的教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多媒体等)展示生动的实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将这些人类自己酿成的苦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存在身边的环境问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的目的.

2.以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2.1开展环保知识讲座


可邀请有关专家、教师或特长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内容可涉及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环境与资源、环境与健康等,引导学生把环保知识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并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

2.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带领学生参观保护区,环监站,工厂“三废”处理等,让学生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经历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2.3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保意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结合世界水日、人口日、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戒烟日等节日举办专栏,普及环保知识.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开辟了环保专题宣传栏;制作环保宣传作品;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使学生接触社会,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中.

2.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环境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

结合生物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意识,并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如清理白色污染、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开展环境调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设计和环境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总结分析调查结果,为环保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用心体会美好生活环境是大家共同关心和爱护的结果.

结语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它在环境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在当前环境教育普遍展开之时,我们生物教师应该责无旁贷,积极投身,尽一切努力把环保教育落实到实处,实现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