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优化

点赞:19985 浏览:8541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程体系是本科院校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宗旨与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与目标,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很多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未能充分体现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不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和革新教学内容,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课程体系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载体,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结构过于专和窄,即专业主干课偏专,专业选修课过窄.在专业主干课方面,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基本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等课程,专业课程过分偏重于国际贸易领域和英语领域,国际经济领域的课程偏少,比如只有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方面,专业选修课的面过窄,可选的选修课不仅数量少,而且涉及的课程也主要涉及国际贸易领域,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缩小了学生的知识面,削弱了该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适应能力[1].

(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和过分理论化

在设置课程时贪多求全,导致许多课程的内容有所交叉和重复,但学生对重复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恶感,导致上课不注意听讲,使教师也难组织教学.例如: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国际金融知识与国际金融课程重复,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单据知识与国际单据理论与实务课程重复等.除此,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老化、更新慢,有些教材的内容落后国际贸易新知识几年,甚至十几年,根本跟不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而老师在课时分配上,受传统旧体系的影响,难于舍弃.

另一方面,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特别大,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部分院校依旧过分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用技能的培养[2].

(三)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教学总课时数的比例偏低

和国外大学生相比,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很少,导致毕业后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能力较为欠缺.例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中,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可以到相关企业实习一年,然后再重返校园继续深造.学校也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帮助学生联系实习企业,并在实习企业开设专门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有的国外高校开设专门课程让学生熟悉国际商务环境,甚至让学生到国外去熟悉该国市场.

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无法实现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一般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比低.以作者工作的邵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理论课时数占比为77.84%,实践课时数占比为22.16%,其中实习时间总共才8周,即使全部在企业实习外贸具体操作,一般也很难走完一笔交易的全部流程.

(四)建立校外实习(训)基地困难重重

高校连年扩招,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人数激增,但实习(训)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造成了学生在校外实习(训)比较困难.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到底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实习(训)基地,要建几个、几种类型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考虑欠周,也没有建立校外实习(训)基地的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有些实习单位受规模、场地、办公条件的限制,又要确保员工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因此,留给学生的实习空间就很小,校外实习(训)也难见成效.

二、优化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优化课程体系

建立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因此,要强调“基本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基本技能”三位一体,每门课程都要根据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体现在广和深两方面.广的方面,要做到课程涵盖的内容能够满足国际贸易发展对经贸人才的基本要求,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和初步的分析研究能力[3].深的方面,要做到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掌握国际经贸理论的由来与演变,跟踪国际经贸理论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经贸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国际贸易法律与规则的最新变化.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能够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现代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就是把工作中的实际情景搬到教室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把学生分成5-7人一组,其中一组为出口商,另一组为进口商,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谈判角色,把教室布置成谈判场所,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易磋商,最后达成交易,并模拟签订国际贸易合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增强对外贸职业岗位的兴趣和感情,缩短其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3.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在项目训练中选择1-3个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和任务练习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职业能力[4].(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数比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在培养扎实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教学,尤其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大学毕业后具有从事实际操作的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包括实验、实习和职业能力训练,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更重要的是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

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能够保证学生了解并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具体操作的各个主要环节,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校外实习中,不仅可以锻炼其业务能力,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对体综合素质的考核[5].但校外实习也有主要的缺陷,学生无法接触到所有业务环节,特别是一些核心业务,企业从商业秘密角度考虑,不愿意让实习的学生参与和了解,剩下的业务环节只有通过校内实习来弥补.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可以适当采用以“书+技能证书”的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拿到书的同时,又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组织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报关员等各种技能考核,取得其中的一个或者二个资格证书.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习(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训)基地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是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训练职业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怎么写作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6].同时,建立校外实习(训)基地,必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怎么写作的原则进行,一味依靠企业,希望企业无偿提供实习(训)条件的做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持久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在享受企业提供的良好实习(训)条件时,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为企业怎么写作,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的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集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不仅使学生熟悉掌握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更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1;J].教育创新,2008,(2):153-154

[2]李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经济,2010,(2):111-112

[3]李靖波.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地方本科院校[J].北方经贸,2012,(10):13-14

[4]陈楠.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编制应遵循职业能力取向[R].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34-35

[5]张宇馨.对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25-227

[6]魏格坤,梁荔.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2,(2):86-89

作者简介

曾海燕(1971―),男,湖南洞口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