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群的文化苦旅

点赞:7281 浏览:306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代人一般有两个“身份”.

一个是上的,一个是网上的.

“你还是叫我‘重庆冰锅’吧.”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委员吴元兵更喜欢这个“身份”.

“重庆冰锅”是“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的管理员之一.

2011年4月,一批重庆的民间文保热心人士,自发筹建了这个老街群.

群里的网友认识也罢,不认识也好,都习惯称呼网名.

用脚步丈量老街,用画面记录老景,用文字保存传奇等

他们并不是沉迷网络世界的虚拟快感,而是这个群里的“网名”承载着一段属于他们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于乡愁.

一群“痴迷老街”的人

“你为什么叫‘BT虫’?”

老街群的文化苦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老街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不止一个人对老街群创建人肖腾的网名感兴趣.


“BT,其实就是鼻涕的意思.”肖腾“嘿嘿”一笑.

1980年,肖腾出生于渝中区,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鼻涕虫”岁月.

像这个城市一样,肖腾也在长大,但他不喜欢长大的感觉.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个人的时候,肖腾总喜欢到下半城闲逛.

“看看那些老建筑,看看那些生活在那里的人,有种回到孩童时代的感觉.”肖腾说.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安静的行走被打断了.

“很多老建筑消失了,我有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肖腾说.

为了找回童年的感觉,肖腾寻找老街的范围逐渐扩大.

哪里能找到那种老街呢?肖腾想到了百度.

2011年的一天,肖腾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重庆、老街”.

“竟然有70多万个搜索结果.”肖腾很兴奋.

仅在“天涯论坛”,他就发现了300多个关于重庆老街的帖子.

“这些人在哪儿?”肖腾瞬间有种找到知己的感觉.

“真想和他们聊聊.”于是肖腾创建了“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并在天涯论坛、大渝网留下了.

“短短两天,就有200多人加了进来.”肖腾喜出望外.

“60后”的冰锅,“70后”的丫丫,“80后”的于鲲等

“大家兴奋地聊着老街,倾述着‘回不去故乡’的乡愁.”肖腾说.

一群“说走就走”的人

2012年7月4日,由于连续暴雨,南川区大观镇张之选碉楼轰然垮塌.

“都没来得及去看呢!”群里惋惜声一片.

张之选碉楼建于民国初年,堪称“重庆乡土建筑标本”.

“广东开平碉楼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张之选碉楼的精美程度并不亚于开平碉楼.”市文物局原副总工程师吴涛这样评价.

“有人去拍过照么?”有人在群里发声.

有人晒出一组照片,但都是手机拍的.

“看不出来有多好啊?”

“真的非常漂亮,只恨我当时没带相机.”

等等

“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肖腾说.

之前,群里活动都是在网上坐而论道,着重于情感倾述.

“我们也曾说过要去各个现场看一看.”肖腾说.

而由于群友年龄差异大,散布于不同行业,线下活动不好组织.

“但张之选碉楼的垮塌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只是在网上坐而论道,会留下很多遗憾.”肖腾说.

“走,去扫街!”于是,“说走就走”的号角在群里吹响.

熟悉目的地的安排路线,懂摄影的带上好相机,有车的就捎上群友等

“也许我们无法留下它们,但我们至少可以记录下那段凝固的历史.”肖腾说.

一群“停不下来”的人

2013年4月的一天,老街群群友何智亚收到一张微信图片.

“好漂亮,这又是在哪发现的?”何智亚问群友.

作为巴渝古民居研究学者,何智亚竟然没见过这个地方.

这天,群友们到酉阳龙潭、后溪等古镇“扫街”,在返回主城途中,他们在南川区水江镇拍到一栋西式风格的老房子,便微信给何智亚辨认.

“又是一个我不知道的.”何智亚点了一个“赞”.

对于群友的发现,何智亚已经习以为常.

目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潼南县独柏寺,之前只是闲置校舍,正是通过老街群的“扫街”才重新被世人所关注.

事后,经鉴定,独柏寺是重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老建筑物,已有700余年历史.

“我要亲自来水江镇看看.”何智亚当即决定.

何智亚抵达现场时,一辆破汽车挡在老洋楼前,无法拍摄完整正立面.

一群人把车推行了几十米,老洋楼正立面才完全显露出来.

典雅大气,做工考究,浮雕精美.

“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中西合璧的巴渝建筑之一.”何智亚在这里呆了足足三个小时.

返回主城后,何智亚立马将“群友发现”告知市文物局.

“如果不是群友‘扫街’,这栋房子还将在那里自生自灭.”何智亚心有余悸.

不久之后,南川区水江镇的这栋老房子――蒿芝湾洋房被列入我市即将开展申报的第三批市级文物单位预选名录.

在老街群奔走下,枣子湾抗战遗址、亚细亚火油厂、东华观藏经楼等老建筑,也纷纷从拆迁中、自生自灭中得以“重生”.

如今,老街群成员已近千人.

他们寻找、记录和保护乡愁的脚步,正向巴渝大地各个角落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