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沟通社会心理学

点赞:23181 浏览:1063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园之间互相沟通、关系和谐,是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的基本前提.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综合作用的辨证发展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家园沟通,把握家园沟通的原则、寻求家园沟通的途径和方法非常重要.

1家园沟通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内涵、特点、原则、方法各自不同,但其教育对象、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让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成长为身心健康、具备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幼儿,完成幼儿阶段的社会化过程,对对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十分重要.

其一,家园沟通是儿童社会化的需要.社会学理论认为,在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是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即社会文化、学校(幼儿园)与家庭三方面因素.研究证明,学前期是一个人接受社会化最佳时期,家园沟通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的价值观,可在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标准中形成属于社会所需要的行为方式,而不是家庭和幼儿园在不同标准中进行教育,避免幼儿无所适从和行为规范的模糊认识,形成不符合社会要求的缺陷.

其二,家园沟通是形成共同角色期待的需要.幼儿园的保教对象是3-6岁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家里享受父母的疼爱、珍爱,爷爷奶奶的宠爱、溺爱.从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第一天起,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因为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养方式,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是共同的期待.但家庭培养方式和对孩子的角色期待各有不同,对幼儿园和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五花八门,这让幼儿园和教师感到十分为难.只有通过家园合作,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形成对孩子教育达成共识,通过家园沟通,使家庭教育资源中消极因素纠正、转化,挖掘潜力,使家长、教师形成对每个孩子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避免幼儿的角色冲突,让孩子知道不同团体和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角色,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幼儿园家园沟通社会心理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三,家园沟通是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缺少了对家园沟通理解和家园技巧的学校,往往会失去家长、孩子的信任,导致办学生机、活力的缺失.久而久之,易被幼儿、被家长摒弃.

2家园沟通应遵循的原则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笔者认为,幼儿园开展家园沟通就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也是当代全人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儿童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应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的发展.我们在保教工作中,必须考虑儿童先天遗传及个人潜能所导致的发展差异.另外,还应因人而宜、因材施育,实施有差别的教育,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培养,而不能机械、死板、生硬地一刀切、一碗水端平.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需要通过教师、家长的沟通,这应是家园沟通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

第二、主动沟通、合作育儿.家园沟通是双向互动的,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纲要》指出,教师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只有教师主动接纳、积极接纳家长,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教师与家长间交流沟通的渠道才能畅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建立家园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合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是家园沟通的组织者、协调者,更要主动沟通,与家长合作.

第三、真诚坦诚、平等互动.孩子家长的素质修养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孩子的个性和特长更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共同特点和每个家长特点,真诚、坦诚对待每一个家长,要与家长保持人格的平等,尊重家长的意见,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对待,双方才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家园沟通的方法技巧

"幼儿教育需面向21世纪,以为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打基础目标,以提高幼儿素质为基点,必须家庭、幼儿园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相互配合,尤其是家园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其目标",总书记十分重视家园合作工作,曾对幼教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家园沟通的途径和具体方式很多,笔者主要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定期沟通与随时沟通相结合.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多,常用的如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幼儿园网站家长bbs、院长信箱等,这是比较正式的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现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实现家园沟通还有一些非正式的方式,如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走廊或活动室告诉家长孩子的突出表现,孩子的头发或指甲要剪了,了解孩子为什么不爱参加游戏等等,电子邮件沟通、网络留言等......三言两语、只字片言,既解决了问题,也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有效资源的利用和广泛沟通相结合.家园沟通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互动合作"也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家长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只有家园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体验.

家长有效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家长良好的教育技巧与其他家长沟通.寻找模范家长,以点带面的带动家长参与到保教活动中来,让他们发挥作用并辐射到其他家长.譬如,有个幼儿园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第一次收集盆栽植物时参与的家长不多,但在"表扬栏"中,把一些家长配合的事迹一介绍,第二天配合收集的家长更多了.二是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在主题教育《我是中国人》活动中,发动家长把搜集到的图片以及带孩子外出旅游拍的照片和中国地图带到幼儿园,供孩子们认识.在班里设置了"百宝箱",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处理、整理归类充实到活动区角,供孩子探索,这些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三是利用家长的职业和特长参加教学活动.在每学期初对家长的兴趣、特长等进行调查,在开展游戏活动中邀请某些有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设计组织活动或给幼儿进行才艺表演等.使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保育保教工作中.同时,我们利用家长资源还要注意对孩子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避免有的孩子由于家长缺乏利用资源而产生自卑感.


第三、具体行为习惯培养和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相结合.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形成科学幼儿教育观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园沟通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现有的家园沟通中,不少的幼儿园更多注重的是孩子具体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这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但具体行为的培养要与科学育儿知识、科学的教育观传输相结合,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教讲座,对儿童常见病防治、科学教育观以及儿童常见偏差行为矫正与家长沟通.举办家教讲座除由幼儿园教师、幼教专家担任主讲外,还可根据家教主题需要让有特长的幼儿家长担任教师.二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刊物和网站.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通过专家答疑等形式,针对性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将好的文章张贴在联系栏中,实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

总之,在儿童社会化教育中,家园沟通起着不可替代地作用.做好家园沟通,拓宽工作思路,研究家园沟通理念、探索家园沟通的途径和方法,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可以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每所幼儿园、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