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点赞:7948 浏览:326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堂上如何做到既保证语文的轻松愉悦,又能有效利用时间尽可能地提高语文课的有效性,这是一直以来笔者甚为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效备课,就应既熟知教材,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进行提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体现出较高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从目的来讲,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真正提高能力就是有效教学.我想,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似乎更合乎当下教学改革的思想.为了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也为了让语文课堂更有实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有效备课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备教材.我有这样的体会,初登讲台时,备课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然后按照教参的要求把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一一倒给学生,结果把语文课上成了枯燥的说教课.现在,我悟道,备课其实就是备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课文,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哪些能够理解,哪些不能理解.所以备课时先不要看教参,要静下心来,反复读课文,一遍不行读两遍,先让自己过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关,且要边读边批注,写出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想通过文章来教育学生,就必须彻底搞明白文章的思想内涵,这样你才能去感染别人.比如,在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文章字字情,声声泪,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我被文中的诸多语句感动了,边读、边画、边写:“总理一生为人民,人民怎能不爱戴他?十里长街上,周总理多少次接见外宾,多少次陪检阅人民群众.然而,今天,在这十里长街上,总理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走越远,而且再也不回来,人们怎么能不悲痛欲绝!”正是因为自己对文章有了感悟,所以才感受到了课文中“悲”的情感,在朗读和讲解中才能准确把握基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进而从中受到感悟,立志要做一个像周总理那样受人爱戴的人.


其次是备学生.有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写好了教案,备好了教材,课就等于成功了大半.这种想法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要忘记,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备课是为了上课而准备,备课时自然也要备学生.教师在写教案时,能考虑的不应是自己如何教,而应是学生会如何去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时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出发,来设计适合学生且有挑战性的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开始就加以落实.

二、合理利用时间

教师都明白“向45分钟要效率”这句话的含义,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高效利用课上时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时间的重要性,拼命占用教学时间,但与此同时却又在不知不觉地浪费时间.究竟如何才是有效地掌握利用了教学时间呢?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向45分钟要效率”这一目标呢?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40分钟,学生抄写5分钟,教师想讲的内容都讲完了,学生该记的也记下了,貌似时间安排得很紧密,但实际教学效率却很差.原因就是教师成了课堂主人,学生只是做了“两只脚的书柜”,在抄抄写写中,并没有开动脑筋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讲的“度”把握不好,课堂的效率就差,那么课堂上教师讲多长时间最恰当呢?这要视学生的学情而定,如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看似全面实则肤浅;如果跟着感觉走,看似流畅,实则漫无目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时间,教师必须有一个科学客观的安排,如此才能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一次作文片段练习中,我先让学生写出一些有关“花”的诗句,来事先感受一下古人是如何写花的.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写道: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有的学生把花看作是春姑娘头上的花朵,把春花比作大地时髦的装扮;有个学生甚至想到“花开如灯”.随后,学生想到了不少诗句,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这节课之所以这样安排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主动学习,而不是一味听教师讲.试想一下,如果还是这节课,但这些诗句和句子由教师一一读来,让学生一一记下来,并背下来,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练、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提问.那么这种手段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呢?在当前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对提问有一些误解,比如满堂皆问,一节课上下来,教师大大小小的问题提了一箩筐,表面上我问你答,热闹非凡,实则空洞无益;再如惩罚式提问,有些教师专门针对那些听课不认真、作业中出现过多错误的学生发问,看上去好像对学生有些警醒作用,实则易激发学生的恐慌,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和叛逆心理.

有效地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提问能使学生思维变得积极,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提问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创造性,要适时、适量、适度.有位教育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爱国工程师,为什么文章却用很大的篇幅写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与文章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需要有一点历史知识才行,而这些历史知识恰好是学生学过的.但只有历史知识也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才能领悟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意图,即要突出詹天佑的大无畏的实干家精神以及崇高的爱国热情.这样的提问目的明确,针对的是文章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