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现渗透人文教育

点赞:26627 浏览:1200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本文从人文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入手,围绕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和渗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内容,就如何因材施教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参考,希望对于今后高中生物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 键 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普遍的人文价值关怀,是对命运及价值的追求和维护,是全面发展思想基础之上的对人格的塑造和肯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人文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其实现个性发展,发展其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应兼顾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争取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严谨科学精神以及价值人文素养的新型人才.[1]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科学精神及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具体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普遍比较重视考试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也只单一强调分数的高低或是试验结果是否在正确范围,加上巨大的高考压力,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几乎要消失殆尽,基于此,人文教育的渗透和实现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

1.人文教育的渗透是改革教学现状的有力措施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它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以及价值观.从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显性成绩虽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引导的不合理,学生普遍忽视了自身对生物科学的探究热情以及对知识的好奇,仅盲目的追求分数上的优异.针对这种现状,人文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扭转这一教学现状,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价值,为今后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2]

2.人文教育的实现是时怎么发表展的客观要求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标准既是当下教学的指引和指导,同时也是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客观体现.换句话,课程标准即是时代要求.过去,教育领域仅仅在意知识教育,即所谓的智能教育;但是时代的发展,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明显,在教育领域培养人才的环节和阶段,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高中生物教学是典型的智能教育课程,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文教育的补充迫在眉睫.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实现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有了大致的认识.下文中,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就人文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3]

1.从材料方面下手,尊重学生兴趣

人文教育的渗透和实现,重心在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唤起学生人文意识的同时,实现学生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观的实现.在具体教学中,建议教师首先应从教材以及相关实验材料入手,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思维为基本导向,尊重他们的发掘意识和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生物教学热情的同时,满足他们自身的探究需求.比如就人文教育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内容中的渗透来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对周围的植株进行观察,在对原理进行揭示之前,先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现渗透人文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从教学方式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及生态观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蕴含许多生命教育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萌芽、发育与成长的不易,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神奇与宝贵,进而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生命的意识.比如《胚胎工程的建立》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对胚胎工程建立的过程进行演示,在学生脑海中植入“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理念,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产生后,物种的延续需要个体的繁殖.在学习“受精作用”时,可以播放动画课件,并讲述:“在生殖过程中,每次参加受精作用的精子数有1亿左右,最后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母体的子宫中孕育成熟,通过分娩,一个小生命才来到世界等”由此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来到世界是不容易的,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与关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生态观,让学生了解到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现状,引导他们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就“生态工程”这一内容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可以和“世界清洁地球日”相结合,进行教学之后,对“住在地球、清洁地球、美化地球”活动进行传播,让学生身体力行,感受自身的社会责任.[4]


3.合理利用教材,丰富学生情感

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应合理利用课程教材丰富学生情感.比如在讲授“杂交育种”时,教师可以结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进行教学材料的准备.杂交水稻平均每年多解决了6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基数的泱泱大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杂交水稻只能种植一代,因此必须每年购种,而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种只掌握在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所里,如果外传,就会使我国的原种资源流失.这样饱含情感的故事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应善于发现,寻找切入点,恰当地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三、总结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其实现个性发展,发展其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应兼顾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争取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严谨科学精神以及价值人文素养的新型人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积极搜寻题材,合理利用故事以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更为多彩的呈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争取为人文教育的渗透作出贡献和努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