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理念:另解的国际政治理念

点赞:23547 浏览:1076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世界形势纷繁复杂,各种不同力量交错冲突,迫切需要找寻一个被共同认可的国际政治理念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条件;而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作为这一国际政治理念即天下理念的现实表现形式,有它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而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话机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天下理念天下模式和而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话机制

当今世界形式纷繁复杂,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观念既相互并存又相互斗争,这就是政治的现实性和多样性;这有利于我们在相互交往中取长补短,但也必须意识到多样性的存在也为世界不同民族、种族矛盾冲突埋下了隐患.正是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才要求我们去寻求一个有助于世界和平、和谐、共存、共荣的世界政治理念天下理念.而这样一种世界政治理念之所以能够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及“仁、义、礼”的理念;它的现实基础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它的实践表现是继承和发展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天下理念与天下模式i

这里首先区分理念与概念的区别.如果仅从字面意义上也可以把理念说成是理想状态中的概念.他不仅表达了某种东西所以是这种东西的性质,即是什么(这也仅仅是概念所涉及到的)而且也表达了这种东西所可能达到的最好状态.因此,在这里,理念(Idea)就意味着理想.

我们在这里借用学者赵汀阳的一个概念:天下理念.而“天下”一词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有三种:一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另一种是指民心所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即得民心,是拥有天下(土地、民心)的唯一合法辩护;最后一种是指四海一家的政治理念和式的乌托邦.而在本文中所言的“天下”更着重于最后一种解释,即作为一种饱满的或完备的世界概念而存在的东西.

天下理念是建立在国家理念基础上的,但又不仅仅囿于国家理念,而是以此为前提,来协调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力量对比,从而达到利益均衡,以期共谋发展.它是个关于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的先验概念.而这一先验概念意味着完整的世界是已经给定了的.

理念是理想化的,而要促使这一理念具有现实可能性,是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模式的.在这里,与天下理念相呼应,我们引入了“天下模式”.“天下模式”有些类似于“兼容并包”的模式,它可能是“超越”了文化地方性的更高视野,它把“天下”当作一先验概念(apriori),它在多元论之上,但绝不是要取消多元的事实.它既立足于自身又超越自身,即从地方利益出发去寻找共同利益.

“天下模式”具备这样的四个特点:(1)它具有世界尺度,能够反思世界性利益,又是一个冲突最小化的模式;(2)它是先验的,完成式的世界整体性,是个全球观点;(3)是基于关系之上的(theontologyofrelations);(4)强调物质利益,权利均衡,知识与话语发展权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世界上的冲突、矛盾和斗争.

作为这样一种有助于寻求和构建世界和平、交流、和谐、发展的“天下理念”,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来追溯其源泉――“和而不同”的思想与“仁、义、礼”的理念.

2.“和而不同”的思想与“仁、义、礼”的理念

“和而不同”的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存在了.《论语子路》篇中有叙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这就是孔子所理想的“道”,是孔子从“礼崩乐坏”的现实中对“周礼”进行历史反思的思想成果.依据这一思想,我们就应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反对以偏概全,用自己狭隘的眼界从自己个人/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不惜损害别国的利益、攻击他人人格,从而造成混乱,这也就是我们所反对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这一思想还要求我们既反对卢柯那种只在集团内部讲,也反对霍布斯那种在外部的人对人是狼的主义.

总的来说,“和而不同”思想体现了:允许存在差异,却没有必要划为异端进行打击迫害的思想,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不同政见的双方才可能坐下来交流对话沟通.提到“和而不同”思想,就不得不提与“天下理念”紧密相关的“仁”的理念.对于天下理念而言,历史是维持世界先验理念及和谐状态的无穷过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仁”“礼”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两者统一于“义”,这三者也构成了“天下理念”主要理论源泉.

“仁”本来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心”.“”是对人性的普遍意识,即仁是人的普遍要求,毕竟二人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荀子也在他的《大略》中讲:“仁,爱也,故亲”.孔子则把“仁”由“爱亲”而推衍为“爱人”的普遍原则.孟子在他的《离娄下》中也说到:“仁者爱人”并在《离娄上》也说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不仁等天子不仁,不保全四海.”由此也可以看出,仁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所具有的先验地位.

此外,孔子还有“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并通过“克己复礼为仁”来强调仁与礼的统一.荀子在《强国》中也说到:“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仁”是“礼”的心理基础,“礼”是“仁”的行为节度.礼从本质上来说,不只是一种仪式(礼仪),还是人们对“仁爱”之心,遵守规范、准则的自觉意识和道德品质.


“仁”与“礼”统一于“义”.《论语阳货》就说:“义以为上”.在荀子看来,所谓的“义”是使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分的节制者.

在这里,义与仁的关系是: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这里更显“义”之对仁的践行.“人皆有所不为,达于其所为,义也.”而关于义与利的关系,则是广为熟知的《论语里仁》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孟子看来,“怀利”与“怀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方针,如果以利己作为决定自己行为和处理人伦关系的方针,那就必然会废弃仁义而相互争夺、篡弑,其结果将致于亡国,而以仁义为行为方针,即可保社稷而王天下.通过以上看来,“仁”是处理相互关系大的原则和前提.“礼”的精神实质是互惠性的,体现在经济往来的平等互利与心灵的互相应答和尊重;而“义”则更侧重体现为一种豫让原则,互不侵犯,互不干涉.通过“克己复礼”、“去利怀义”,使我们能摆脱眼前自身利益的局限,放眼世界不同的存在体,处理好彼此关系,协调好利害冲突,遵守好互惠互利的游戏规则.

“天下理念”作为一种世界理论或世界理念,它有两点要求:

(1)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并接受这样各种力量相交的现实,因为若仅试图有利于自己,完整便会分裂.

(2)其次,不能排外,应有“无外原则”.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没有西方传统基督教思想中的“异端”或“他者”思想.蔡邕在《独断卷上》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

正是基于这两个基本点,“天下理念”的基本轮廓才得以显现.

3.“天下理念”的现实基础与对话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天下理念”的现实基础:政治多样性则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现实可行性.在当前,许多学者常提的共同体,本质上就是个体利益向社会共同利益的过渡,并通过追求社会共同利益来保证个体自身利益的实现,这样一来,共同体便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了.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利益共同化是“天下理念”的现实基础.

高瞻远瞩,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思想.作为当代全球独立存在的各主权国家,既存在着谋共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利益冲突.要消除分歧,最大限度地求“同”,这就要求各主权国家充分交往,积极对话,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这也体现了引入“对话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不同的政治观点与见解,只有通过沟通、对话、交流才有可能寻求一条达到彼此理解,承认并相互尊重的目的.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询彼此的共同的利益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构相应的“天下理念”.

论述了世界和平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源于国际政治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即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为缓和.

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若求和平,就有“南北对话”;若求发展,就有“南南合作”.通过对话,既有助于求同存异,又有助于解决问题,共谋发展.

②在天下理念的建构中,对话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对话的前提是承认多样性的存在,认识并尊重对方的价值和优点.在此赵汀阳学者认为,事实上那个能够保证对话有效性的模式就是中国经典意义上的“天下模式”(有些类似于“和同”,又类似于“兼容并包”).

我们认为,通过对话,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可以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当然,目前看来这还仅仅是个美好的设想.

综上所述,对话机制的前提是“和而不同”,目的是“天下理念”,而在现实世界中包含这一机制的、同时也是“天下理念”的实践表现的就是所讲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天下理念:另解的国际政治理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政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意义与“天下理念”

“和”的重要性:①共存(co-existence)成了存在(existence)的先决条件;②足够多样的东西才能够使得任何一种东西具有魅力、价值或意义,因为足够多样的存在方式是生活意义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其说它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方法论,还不如说它是一种用来衡量世界的尺度.它不仅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而且也完全适应现代国际关系的需要.世界各国情况各有不同,但最终目标是相似的,都是求和平求发展,而这就需要有一个各国都能遵守的基本生存准则,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这也成为世界实现共存共荣的基石和前提保证.

之所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天下理念”的实践表现,是因为它所包含的五项基本内容大体上是符合“天下模式”的四个特点的.

①它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基于关系的),不仅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而且也完全适应现代国际关系的需要,因而它能够反思世界性利益,具有世界尺度.

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表明它的目的是求和平求发展,是一种冲突最小化的模式,而这一原则的实施基础应是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公平性与政治地位的平等性.

③平等互利则强调物质利益、权利均衡.国际政治中有一条原则:“没有不变的敌人,也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国家利益.”而现在,我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应该认同:“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只有绝对的利益”.最大限度的求“同”,实现最大化的共同利益.

④和平共处正是基于正确处理国际社会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的结果.

“天下”这一概念是基于传统中国关于世界、文化、地域和界限理解而言的.它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力量上而非国家维持国家必需的军事力量上,它不仅意味着彻底的“世界体系”的文化/制度概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出生在中国,也就必定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它强调“仁、义、礼”,然后再通过“仁”来“化”(即感化或显示吸引力来吸引别人,用这种方式可以彰显文化的底蕴与生命力).

所讲的这五项基本原则以“和而不同”为基础和前提,以“天下理念”为政治蓝图,由“国家”而“世界”,由“个体利益”而“共同利益”,强调通过对话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国际经济利益矛盾和政治利益冲突,创造有利于发展、进步的和平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从而充分体现了它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可能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注:这两个基本概念转引自赵汀阳:“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论文)

参考资料:

1.赵汀阳:没有世界的世界观[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2.朱贻庭:中国传统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3.吕书正:解读[M]文献出版社,2000.5

4.方雷:理论的世界意义[J]理论研究,2003.4

5.陆树程、尹慧:的思想与创建当代共同体[J]理论研究,2004.4

作者简介:赵铮,男,(1979~),山东滨州人,哲学硕士,上海电力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