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型学术性社团

点赞:22294 浏览:1043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的现状分析,强调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目前高校中创新型学术性社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发展思路,重点从建立社团运行长效机制、提升社团内部的自主管理水平、拓宽社团的活动平台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高校型学术性社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性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建设

一、创新型学术性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高校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对于自身素质拓展的需求.综合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加强成为学生普遍想要努力地目标,尤其是针对部分对于专业对于所学知识肯专研肯研究的学生,传统的教学内容知识成为基础,更多的是不断地思考与创新,更好地掌握与应用专业技能,提升个人价值和社会竞争力.

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是高校社团的一种,它有别于普通的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专业内涵,它强调基于所学知识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言之,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新时期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它有理由促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知识内容,感受科技创新的乐趣与内涵.其次,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的建立帮助学生利用高校现有资源设施,师资力量训练专业技能,娴熟应用并实践创新.第三,它以社团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强调学生自主管理,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

二、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都在增加,学生参与社团的人数也在增多,学生社团不仅有繁多的种类,丰富的形式,更有多样的活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但是,作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相比较之下却非常有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讨.

1、起步比较晚,数量少.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相对于传统社团起步要晚,目前高校中学生社团多以文化娱乐、社会实践、体育竞技、文学创作、社会公益等为主,缺少创新型学术性的社团和协会,数量十分有限.

2、学生的参与面也比较窄,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在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的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虽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响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满足于文凭的获得,对于学业无过深的追求.无法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制度不完善,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高校创新型学术性社团在目前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目标和宗旨不明确,制度不完善,各项活动的不到有效保障,如活动场所、教师指导、活动经费等等.导致社团活动过于简单化或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三、建设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的思路研究

我们知道社团活动主体是学生,只有社团成员珍惜好、利用好这一平台,敢于实践创新,不断提升自我,才能真正起到社团的作用,为此应该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社团运行长效机制.首先,考虑到创新型学术性社团的特殊性,应该从院(系)层面给予重视和支持,如涉及到特殊活动场地的提供,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量的考核,学生给予学分替度等等方面,都需要领导层面给予鼓励和帮助,以确保社团工作的开展.

2、提升社团内部的自主管理水平.就目前很多学术性存在的问题看,社团内部的成员多以研究实践为主,而在团队管理,日常社团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相比较于普通类型的社团要欠缺.为此,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加强内部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也十分重要,让学生在加强技能锻炼的同时也能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拓宽社团的活动平台.从活动范围来看,大学生不仅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结合生产实践,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为此,不光在校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实训基地和科研设备,同时还应该走出去,积极参与校外实践.如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与生产,或参加寒暑检测的下厂生产实习等等.通过这样,能更好地把知识变成财富,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和提高创新水平,并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宽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