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发活力”理念的大学概课教学改革探究

点赞:34952 浏览:1596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部分高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活力不足的状况主要体现在教


师、学生和教学环节三个方面.这就需要通过发挥集体合力助推教师活力激发、因地制宜设计有效教学环节和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活力,才能充分发挥概论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关 键 词:激发活力;概论课;教学改革;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15-02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从近几年高校概论课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普遍性存在着活力不足的问题,差异主要是程度上的深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放开习惯思路,突破性地探索概论课应有的兴趣、释放应有的活力、承担应有的责任.

一、概论课教学活力不足的表现

当前,部分高校概论课教学活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教学环节这三个方面.

教师构成了概论课教学活力不足的主导因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学生不会因一门课而喜欢一个教师,但却可能因为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在若干关于学生对概论课感兴趣因素的调查中,第一位是学生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认为的“概论课有用”,第二位就是教师的授课魅力.但部分教师由于思想上的“职业认同的困乏”直接导致教学上的慵懒[1],习惯于单一的接受性教学,机械性地讲述教材内容,长期建立起来的习惯性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使其拥有,这种单向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部分教师中还普遍存在,这种方式直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双重道德人格,致使学生的道德内化严重受阻”[2],同时,也极其容易造成学生对科学理论和教师的冷淡与蔑视.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缺乏应有的高度和水平,致使本身就无法提起授课的.教师的中老龄化也严重影响着授课的体现.

学生构成了概论课教学活力不足的基础性因素.90后大学生从出生到成长均处于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社会民生等诸多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念.所以,一部分大学生开始游戏人生,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这种现象随着大学层次的降低而越发明显.另一部分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出发,认为同专业课相比,概论课与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就可以了.这部分学生占很大比重,很明显他们无法意识到概论课所具有的科学性,以及对提高自身审时度势能力、政治敏锐性、理论修养、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除非这门课从教师魅力、教学方式到实践活动等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吸引他们,否则就会被想当然地认为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而被忽略掉.

教学环节的现实问题构成了概论课教学活动不足的关键性因素.其一,师资缺乏导致大班型.尽管已经停止了本科生扩招,但各个高校的本科生均已有相当规模,师资却提升缓慢.大班型严重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其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这是活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方式方法没有吸引力必然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其三,课外实践不足严重制约教学活力.近几年实践教学逐渐被重视并被广泛推行.问题主要是课外实践普及面的大小.这种课外实践必然要求是有组织的、与课程体系内容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无组织的学生自我社会实践.有组织的实践在面对学生群体庞大、学校拨付资金有限、实践教学基地有限等情况时往往只能惠及少部分学生,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的极大萎缩.

二、“激发活力”理念下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概论课教学中的活力激发要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节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设计.教师的活力激发是教学实效提升的关键,能够最大效果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活力激发是教学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能够实现学生思想认识觉悟的长期自我提升.合理优化的教学环节设计对教师和学生充分释放教与学的活力能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一)发挥集体合力助推教师活力的激发

教师的活力激发需要有组织的集体合力来助推个体活力激发,进而弥补整体活力的参差不齐.

1.集体设计研讨课程内容、方法和形式,提升课程本身吸引力.概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视野.因此,激发教师活力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有效的设计课程内容、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知识背景和学科方向,做到研究方向与授课内容的有效衔接,保证高性价的匹配.最擅长某领域的教师讲授某领域的专题内容,专业化的教师是学生尊道敬学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集体研讨,在不断的总结和分析中,能够对教师产生效果监督、信息反馈和效果整改,这是教师发展和进步的依靠和保证.

2.集体谋划个体风格、特点和方式,提升人格魅力.即使再灵活合理的教学设计,如果缺乏教师人格魅力,那么良好的教学预期效果也很难达到.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这要发挥以教研室为基础的集体合力来挖掘每一个教师的活力所在与人格魅力类型.首先从性格类型出发寻找.这要求集体研讨分析每一个教师的性格类型,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个性化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其次从兴趣偏好出发寻找.这就要求集体来分析每一个教师的兴趣倾向,找到兴趣活力点,进而制定符合实际的授课方案.最后,提升概论课教师整体的人格魅力.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并反复强化;行为上让真诚、亲近、自然、温和、友善、开朗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饱满的就能够达到振奋人心和实现“情感被激发”的良好效果.

(二)因地制宜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高校概论课教学的教师、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等现实因素影响着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但从实际出发设计可行的教学环节和选择教学模式还是可以实现的.整体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在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时事评论教学等等已经充分论证和实验成功的教学方法;相对条件较差的高校则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选择符合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总体上说,无论高校条件好与坏,“三三制”概论课教学设计可成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即课堂理论讲述、课内主题研讨与课外实践各占课时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探索与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的有益结合.课外实践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提升到占课时总数三分之一的程度,缘于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使学生深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参观学习,访问调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第一手资料,获得思想体验和情感体验,从书本知识返回到实践经验,不仅对于某些理论要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某种感性认识”[3].总之,无论哪一类高校、哪一种方向的改革探索,概论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模式的选择坚守的原则必然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升教学活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的效果,这是概论课改革最终的方向和必然要达到的目的.

基于“激发活力”理念的大学概课教学改革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活力

首先联合主管学生部门建立学生信息档案,依据档案信息充分挖掘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普遍特点,做出若干套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其次,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讨论式、互动式、小组合作式等方式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活力.再次,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活力.走出教室,阳光下,生活里,把理论知识、思想信念等给予学生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观察体会后的自我学习探讨,这就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很多高校开创了独特的模式.诸如“基于研究式、践履式、体验式三种形式于一体的‘感―行―思’的教学模式”和立足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诸多模式[4],也努力克服实践基地缺少、实践经费短缺、实践时间不足、实践考核困难的种种困难.最后,创新考核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可采取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结合,期末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开放式考核与平时课堂研讨和实践过程考核结合的方式,条件允许的话,可尝试实行以对教材所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撰写结课论文并期末答辩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选择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总之,能够激发学生活力,积极投入到概论课的学习中的何种方式方法都值得去实验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