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点赞:33664 浏览:1569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国际人才的界定以及需要的素质,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对高校培养国际人才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高校国际学生数量;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国际企业的合作;课程设置国际化.

【关 键 词】国际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作为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高校亟需构建合理、高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从高校角度具体探讨和解析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使高校成为我国国际人才成长的沃土提供参考.

国际人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

国际人才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知识能力与国际接轨;即能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并具有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的人才.

国际人才需要具备的具体素质包括:具有国际道德与职业操守;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拥有全球视角和战略思维;具有国际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跨文化环境下沟通、分工、合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要想培养一个国际人才,仅凭高校一家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便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高校毕业生,要想成为一个国际人才,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但当了解了国际人才需要的素质,以及我们的学生与这些素质要求的差距的时候,便能有针对性地去构建针对这些素质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对社会有更强的实际意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指在立国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怎么写作等结合起来的过程.①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优势得到互补;二是教育市场面向世界开放,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三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求更加适应国际交往与发展的需要;四是对培养的人才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同时还要求通晓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②各个高校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吸收和派遣留学生外派教师到国外学习和进修;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开设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聘请外籍教师.

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仍停留在一种政策自上而下被动推动发展的态势,属于学生、教师、学科专业自觉产生的自下而上的主动国际化要求非常缺乏,③目前的高校国际化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培养国际人才只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有很多的目标要去完成,但本文更想要针对国际人才的培养这个方面对高校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际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一是提高高校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2011年10月6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HigherEducation)首发2011~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成为各界人士对世界大学进行对比时参考的黄金标准.他们对大学进行排名时主要依据五个方面:教学(Teaching)-学习环境、师生比例、颁发的学士\博士学位等;研究(Research)-研究数量,收入及声望;论文引用数量(Citations)-科研的影响力;产业收入(IndustryIne)-创新,即来自产业和学术人员的科研收入;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Outlook)-国际学生数量、国际教职员工及跨境学术研究.

图12011年世界大学200强各地区分布对比

通过这个综合评价,我们发现,在2011年的最新排名中,世界各地区的前200强高校的分布还是非常不均匀的.从图一可以看到,美国和英国两国高校占据了世界大学前200强的半壁江山,而中国大陆只有三所学校入围,我国首屈一指的清华、北大在世界排名前40名以外.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影响力甚微.


二是增加高校国际学生数量.2009年全年在华学习外国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3万人,比上年增长6.57%,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7.84%;欧洲占15.06%,美洲占10.73%,非洲占5.22%,大洋洲占1.14%.按国别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名列前10位的国家是韩国、美国、日本、越南、泰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④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国际教育学会”与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在2010到2011学年度,美国大学招收的国际学生人数已达到72.33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为15.76万人,占比多达21%.⑤

据此,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我国有大量学生去美国留学,而来我国留学的大多是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国际化人才要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而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还有文化、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沟通与融合,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学生接触,才可能更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将来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合作.

国际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是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教师是高校国际化实施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有留学背景的人数不断攀升,但外籍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而且,他们大部分承担着英语教学工作,而非专业课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角和思维作用有限.因此,应大量引进外籍专业课教师,不仅可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真正与国际接轨,而且可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国际规则、国际惯例.

此外我国高校管理制度相对保守和落后,管理队伍中几乎没有国际员工,教师、学生的需求很多时候得不到合理的满足,这也是导致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真正转变理念,形成怎么写作意识,摒弃落后的管理制度,加大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人才,真正形成高校国际化的管理氛围和管理团队.四是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国际企业的合作.除了双语课程或者合作办学,高校还应大力加强与国外高校、研究所的合作,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让其可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更有力的研究条件,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外的同行进行学习和交流,可在更多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另外与国际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工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可以亲身去感悟国际公司的工作理念、行为方式、组织文化等等,可使其意识到与一个国际企业需要的员工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五是课程设置国际化.国际课程是指融合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构建有效的学术环境来为满足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学习需要提供支持.奈特(JaneKnight)把国际课程描述为国际化进程的中枢,并认为国际化课程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经验,为他们融入日益全球化的社会做好准备.⑥我们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尽力去行政化,直接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际课程的设置,把视角从国内放大到全世界,能够借鉴或改编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有用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和高度,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必须把培养国际人才作为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持续发展,国际人才才能不断聚集,不断地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注释

①李庆领,吕耀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Z1期.

②张国梁,朱泓:“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③余玲玲:“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形势、问题和策略”,《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④http://.edu-chinaembassy..uk/lxzg/liuxuezhongguo..

⑤http://edu.people../GB/204387/16667902..

⑥汪霞,钱小龙:“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的对策”,《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11期.

责编/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