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对建构青少年德育模式的影响

点赞:16721 浏览:721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具,青少年更是对网络有强烈的认知性和依赖性,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网络文学对构建青少年德育模式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 键 词:网络文学青少年德育模式影响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青少年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网络文学是随着网络兴起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对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青少年在阅读网络文学时,由于侧重点不同,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中国内地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小说网站486个,诗歌网站249个,散文网站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杂文的31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000多个.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的青少年们,在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新事物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每个人深思研究.

二、网络文学的内涵与特征

1.网络文学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学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对网络文学的概念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评论家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是用电脑创作的、在网上传播的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有三种形态:第一类是狭义的网络文学,即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作的多媒体剧本、联手小说、超文本等,以及借助电脑软件生成的作品,这类作品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第二类是用电脑创作并在网上首发的原创性文学作品;第三类是广义的网络文学,即将传统纸质作品电子化后在网上传播的作品,它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是传播媒介不同.陈村先生认为,网络不过是一种传播手段,只要在网上传播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是传播载体不同.也有人认为,只有以网络生活、网络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才是网络作品.总之,对网络文学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认为网络文学是指直接在网络上创作、发表、传播的,内容具有后现代性的,感情表达具有宣泄性的文学作品.

2.网络文学的特征

由于传播方式、受众、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作者方面来看,网络文学的作者有着明显的草根化、年轻化特点.在虚拟而游移不定的网络空间中,网络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逃避创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尽情地写作与发表而不受任何约束.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被称为查重复率,查重复率主要由大学生、教师、记者、编辑等社会群体组成.网络查重复率有着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年龄在25岁左右的占70%,这些年轻人思想自由、性格活泼,崇尚自由、与个性,其作品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心理.从内容上看,网络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后现代性.在网络世界中主体责任、艺术承担、社会效果等都失去了合理的逻辑前提,网络文学更是以开放的、非中心性、反权威性等方式颠覆着传统文学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性.

网络文学对建构青少年德育模式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网络文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方式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使青少年在繁杂的信息面前保持鉴别力,明辨是非,针对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创新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方式.

1、做到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他律和自律有效结合.网络环境赋予青少年不可想象的巨大空间,享有不可想象的自由,青少年行为的善恶是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自律.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和内容,参与各项网络活动.网络道德自律是指青少年参与网络环境中,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主体性活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要有“慎独”的精神,养成慎独的习惯.但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仅仅靠道德德自律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在约束力量来互相促进,开展青少年德育做到道德他律和自律相结合.

2、充分发挥网络道德教育和传统德育的各自优势.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平台进行青少年德育,德育内容要注重选择性,德育途径要注重渗透性,德育方式要注重平等性、交互性.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不能抛弃传统德育的优势,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仍处于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我们要把开展面对面的、有形载体的道德教育,与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传统的课堂教育、座谈、访谈、讲座,是把握和了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窗口,也是观察和反馈网络道德教育的渠道.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要形成传统德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

3、突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拓的新领域,使道德教育体现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新概念建立新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的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微博”已成为一个迅速蹿红的交流工具,微博成为重要的网络传播媒介,以快捷、操作简单、传播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微博成为与博客、E-mail、、MSN一样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在进行青少年德育的过程中依赖技术的同时,给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注入更多的人文性,使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体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努力实现青少年道德教育手段的网络化.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逐渐已成为他们的基本需要.“既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又要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因此,我们开展青少年德育要充分运用网络.首先,利用网络发展的最新成果,发挥网络环境开放、自由、兼容、平等、交互、共享的优势,指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在认知与实践上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形成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和格局.其次,努力完善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利用网络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赋予网络环境下的新意义.再次,加强青少年德育信息开发、利用和交流.网络道德课程建设要做到与思想道德修养无缝整合,使思想道德建设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讲授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旨在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1]

5、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要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我们就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我国网络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网络舆论立法仍是空白,网络立法的速度和应用程度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部分涉及网络的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出台多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因此,一方面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执法能力,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有序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规范网络主体的行为.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与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过滤.通过合法、高效的监管行为给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洁文明的网络环境,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结束语

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的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引导,把握得好,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但把握的不好,便会一步步的把自己推进一个深渊.希望笔者关于网络文学影响力的见解能够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2]

65306;汉,河北邢台人,学历职称: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学.

白琳娜,(1983-)女,籍贯:汉,河北邢台人,学历职称:邢台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