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业特点

点赞:11783 浏览:543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些年,随着研究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其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就业难度已超过本科生.文章从社会影响、就业观念、专业培养、职业规划,对研究生就业特点进行分析.要做好研究生结业工作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对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就业观念进行调整.

【关 键 词】研究生;就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95-02

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直接反映出教育与社会实际现状的契合程度,反映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人才储备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文章依据对北京某高校近五年研究生就业情况及北京市高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和北京市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首都地区研究生就业的现实状况,来探索研究生在就业和创业中所呈现的特点,对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一、社会因素影响作用较大,择业过程趋向理性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会对研究生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生经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必将作出自己的择业选择.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就业目标狭窄,就业地域、行业分布不均.

尽管研究生扩招已经引发了激烈的就业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总量存在着严重过剩.国家对人才的总体需求仍属于上升趋势,研究生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而研究生的就业流向不均衡导致了人才相对过剩,这主要体现在就业地域和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在研究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研究生的择业自主性增强,硕士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就业发展机会、城市的开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以及社会、人文环境和生活条件等.

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三大经济带中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从小范围讲,各个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区城经济不平衡导致了就业区域失衡.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多,能够提供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更大,收入相对于中小城市也更高.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而中小城市及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却往往是无人问津.


相关数据表明,从整体来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省市则不足20%.尽管沿海发达城市市场容量大,人才需求旺盛,但是,全国大部分高校毕业研究生都涌向这里,会导致供大于求,就自然出现供需矛盾.相反,内陆城市由于软、硬条件都缺乏吸引力,不仅因自身条件限制难以吸引外部人才,自身培养的人才也出现外流.在就业的行业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像金融行业、垄断行业往往是研究生所追求的就业单位.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的背后并非人才绝对过剩,而是由于研究生就业流向的不均衡导致的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相对过剩以及热门行业人才过剩的局面.

二、就业自我期望值仍偏高,就业观念依旧尚待转变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研究生受眼前利益的驱动,择业时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创业精神,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实际上这是研究生择业日标更趋短期化、功利化的反映.

每年临近毕业时,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用人单位,毕业生们纷纷在心里打起小算盘,不是嫌弃工作的城市不好,就是慨叹在基层没有前途;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抱怨工资待遇低.就是在这一次次地反复与来回挑剔中,与各种工作机会失之交臂,造成自己“待字闺中”的局面.

因而,作为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毕业生,想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首先,要转变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观念.一个人的学识、胆识、才干和能力必须通过踏实的工作来体现,而目前大多数研究生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却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直升机”.因此以一种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争取工作显得愈加重要,要去积极地争取工作,去应对各种工作,去从工作中汲取经验、慢慢成长.

其次,要正确看待工作机会.虽然工作的条件、待遇、岗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但工作本身并无高低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完成好自己的社会分工,担负起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最后,要对自己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不要抱着自己是天之骄子的观念,躺在高学历的枕头上高枕无忧,要准确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性格、研究方向、兴趣等做出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判断自己与工作的匹配度.克服“眼高手低”的弊病,放下自己高傲的姿态,相信不断的努力甚至是默默的奉献也能给自己带来自信、满足和价值.

三、专业对口情况好于本科,但专业设置仍有待加强

虽然研究生在专业领域能力强于本科生以使在就业过程中其专业的对口情况好于本科生,人才在社会上得以利用,但是研究生的专业设置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还是会表现出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就业市场是写方市场,高校的专业设置有与就业市场脱节的现象.

随着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进入低谷期,就业问题特别是高学历人群的就业问题愈加凸显.颜事龙教授在谈到就业问题时就曾指出:“就业形势的好坏并非完全取决于就业本身,而是取决于教育这个源头”,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等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各院校、各专业研究生人数都有所增加,毕业生就业大军迅猛扩大,而相应的用人单位需求量的增加,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另外,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写方始终占主导地位的就业市场,专业与就业的结构性失衡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虽然“订单培养”、“人才派遣”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方向,“以需求为导向的双专业”模式被应用于教学,学以致用的“洛桑”办学模式被推广,但更深层的原因仍需关注,以便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问题.第一,研究生群体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受访者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59%的受访者了解现行的研究生就业政策;65%的受访者对自己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但从深度上讲,其对专业的认识层面仍较浅,对专业的“好”与“坏”,“冷”与“热”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倾向,信奉付出与回报的比较值,使得有良好就业前景的基础性、传统性专业被冷落.这种在思想上和认识上的误区,在影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国家自主创新与发展进步的瓶颈.

第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一直是精英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真正落实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仅仅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科研设施开设专业,或是盲目追求大而全和综合性,甚至赶时髦一哄而上,设置了“不强不特、趋同趋热”的专业.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平衡,成为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

第三,专业与就业的内在联系微妙.专业和就业的联系是有机的,高等学校的专业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专业的内核则是怎么写作于专业的学科知识组合.我国现行的许多专业设置都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确定的,而现行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热门专业”,专业冷热有周期性,人才培养也有周期性,专业设置只有努力使得这两个周期节拍吻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怎么写作于就业.

生就业特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就业心理素质水平较高,但职业规划还有待提升

研究生经历了更多的学习和培养后,在就业心理素质水平上有所提高,能够在就业阶段摆正心态,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努力就业.但是能够决定最终就业质量的不仅是要靠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更需要早期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预期的职业目标储备个人资本.

对研究生个人而言,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无疑是解决就业难的最根本的办法.根据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培养相关方而的能力,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对接,做到有的放矢,才是增加自己就业机会的有效方法.在而对就业的形势下,应着重锻炼自己的而试技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所学真正能够达到所用.有研究表明:职业技能、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要获得足够的就业储备,需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了解外在世界,包括用人单位、就业法律基础、就业政策与环境、职业特点、内容与发展前景等,说到底就是知己知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关系密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研究生进行更好的就业准备,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明确就业目标,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经验十分重视,而应届毕业生平时在学校多应付课业,忽视了社会实践,或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求职需求,只为实习而实习,相关工作经验并不扎实.在求职的过程中,对企业所需求的工作能力也并不是很了解,使得即便有一定的实习经验也并不能完全和企业的要求匹配起来.这些问题都可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缓解并得到解决.

研究生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这样在求职时就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凭借自己的实际能力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只有这样对就业进行科学的层次性规划,才能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通过调研发现,在658名被调查对象中,有211名研究生从未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其数目占到总数的35%.当北京16所高校的658名研究生被问及“您是何时开始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问题时,有占总数40%的242名研究生回答是在“毕业当年”,选择在“毕业前一年”和“毕业前两年”的分别占到总数的29%和14%,而仅有100名被调查者选择了“更早”,占到了总数的17%.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研究生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上起步的还比较晚,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甚至从未认真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对职业规划的缺乏反映出了研究生在关乎自己前途的就业问题上准备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