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

点赞:10381 浏览:447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于青少年的逆反行为,一直是探讨之再探讨,本文通过在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机制、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等理论基础上,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探讨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提出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调适的个人见解.

关 键 词:逆反行为探讨基本意义原因影响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向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第二,客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提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

通过前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实质以及原因的分析,我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和尊重青少年,进而才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和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