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课程建设的

点赞:24641 浏览:1097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能够彰显法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从事律师职业的心理准备.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必须具备区域经济条件、教学资源条件和社会合作条件;其课程建设必须强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增加应用型知识的专业课程,课程大纲必须刚性规定应用型知识点的讲授数量、案例讨论内容及所占课时,构建“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

关 键 词:课程建设;地方高校;法学;律师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01-04

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法学学科只有一个专业,即法学专业.这种专业设计明显是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当前社会怎么写作的要求日益多样化、个别化,所以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又倡导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做法[1].根据这一政策,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高年级(大三开始)按方向进行培养.下面仅就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意义

(一)有助于彰显法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法学教育以来,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争议不断.各法学院一般都将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专门人才”、“高级人才”等等.这种界定不具体,不符合法学专业的特质,也不能很好地规范法学人才的培养活动.目前,法学教育界基本形成共识,普遍认为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法律职业人才.之所以这样定位有如下两个原因.首先,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以学科为基础,对应社会特定的职业需求,把相关的知识组合成若干课程的体系.“专业”必须解决某种社会职业对于人才的规模性需求.在此方面,法学专业也不能例外.其次,法律的功能在于执行和应用.社会上执行和应用法律的活动本身是一种职业.正是社会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才催生和促进了法学教育.所以,法学教育必须根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来培养人才.

当前,将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人才也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教育部、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法学教育应当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要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律职业的种类很多,如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和法制行政部门的公务员等,而律师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职业.所以,以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最能突显法律的职业教育特质,能够克服以往法律教育纯理论化、抽象概念化和远离法律实践的弊端.在当今中国法学教育全面转向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地方高校法学院开设律师方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职业的同质性和知识背景的同一性,导致律师人才与法官、检察人才具有互换性.在中国,高水平的律师通过公就能成为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和法制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所以,可以说培养律师人才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的人才的代名词.

(二)符合分类培养法律人才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要分类培养法律职业人才,并把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分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高端涉外法律职业人才”和“西部法律职业人才”.这明显是以职业特点为标准对法律人才培养所做的分类.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应用与复合”.但是,这三类人才类型的内部也必须目标多元,规格个别化.“在全球化背景中的法学教育要完成的使命是发展一套成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之一就是在保证基础性法律人才培养适格的基础上,鼓励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和多元化”[2].当前,分类培养是国家法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思路.落实到具体高校的法学院,分类培养与本科“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本科“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是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3].“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既是社会需求差异化、个别化、多样化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差异化的必然要求.多样化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著特点[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机会,为所有学生选择提供有效的专门指导,要为所有学生的公平选择提供制度保障.”实施差异化分类培养,就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最好应答和诠释.高校应当尽可能地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应社会需要多样化、学生发展差异化有两种方式:一是不设方向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式;二是“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的方式.前一种是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自我选择发展方向;后一种是引导学生差异化发展.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就是后一种方式.

(三)有助于突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创意化的趋势.因此,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个性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件)第三条第(一)项规定:“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要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扭转和克服“办学千校一面、培养学生千人一面”的突破口.特色就是优势,特色是个体存在的根据,特色更是创造力的源泉.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地方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路径很多,其中对本校的长线专业进行调整并设置特色的专业方向是重中之重.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时,地方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前全国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方向的情况大体如下:一些理工、农林类院校设置了知识产权法方向;医学类院校设置了卫生法、法医学、司法鉴定、犯罪心理学等方向;财经类院校设置了经济法方向;海事、海洋大学设置了海商法、海洋法方向;外语类院校设置了国际法学方向;一线城市或其他律师业务发达大中城市的大学开设了律师方向.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来调整或设置专业方向,能高效率地整合和利用资源,可使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知识背景个性化.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各种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法学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一定要立足于宽口径的法学学科之上.律师方向的设置,并不窄化专业的口径,而要以宽口径培养为基础.本方向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所前修的基础课是法学16门主干课程,其必须做司法考试准备,这能确保其知识背景的综合性.对于律师方向学生更应当加强应用性和复合性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其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正是律师方向彰显特色的地方.

二、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条件及实践效果

广州大学是广州市政府所属的地方高校.其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始设置律师方向,每年招生40―50人,现已经有两届毕业生.下面以该校6来的办学经验为依据,论述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应当具备的基础条件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效果等问题.

(一)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条件

1.区域经济条件.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直接动力,必须坚持区域特色,体现区域特色.设置律师方向的地方高校应当是位于一线城市或其他经济高度发达、怎么写作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城市内.虽然这些城市的大量诉讼类律师业务可能由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来承担,但是本地成千上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法律事务外地来的精英人才可能不屑于做.本地方高校培养的律师人才可以填补这一职业空白.在为本地企业培养法律人才方面,地方高校明显具有地利的优势.

2.学校教学资源条件.设置律师方向的法学院必须具有良好的律师学教学优势,其中设有律师学院是开设律师方向的重要条件.现在,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都设立了律师学院.律师学院一般承担三项律师教育任务:一是律师岗前培训;二是律师继续教育;三是律师学历教育.另外,律师学院还承担律师学理论与律师实践问题研究的重任.这项任务最终也能为律师教育提供教学资源.以广东省为例,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都设有律师学院.这类高校的法学专业开设律师方向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3.社会合作条件.地方高校的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必须得到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律师行业组织及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协助.首先,律师学院的设立,必须得到当地律师协会、当地司法局的支持.这些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机关不但要授予本地方高校从事律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质,而且必须把律师行业的培训费划拨给该高校作为办学经费.这是律师方向办学的基础性条件.其次,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选派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高学识的著名律师做教师.按律师方向培养学生,需要开设系列的律师执业技能和律师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课程.这类课程必须由从业经验丰富的律师来担任.但是,著名律师往往业务繁忙,让其长期、固定地抽出时间到高校上课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为每一门课程聘任多位业务、学识水平相当的律师做教师.根据广州大学律师方向授课的经验,每年需要70名左右的著名律师、优秀法官等做教师.对这些教师必须制定考核评价机制,畅通淘汰、引进机制.所有这些事项,都必须得到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支持.最后,律师方向的学生必须到律师事务所跟随律师进行办案实习.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基地.广州大学律师方向学生的办案实习,每年需要20多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支持.


(二)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律师方向的学生培养效果

广州大学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设律师方向以来,已经招收律师方向本科生6届近300人,其中毕业学生80余人.下面以广州大学律师方向学生为例来说明地方高校按律师方向培养法律人才的效果.

1.高中毕业生报考的积极性较高.根据6年来的招生统计数据,报考律师方向的学生明显比报考“大法学”的学生比率高①.前者的录取分数明显比后者高.根据招生政策,广州大学每年必须向广州市投放60%的招生名额,向广州市以外广东省地区投放20%,向广东省外投放10%.从历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录取广州市的“大法学”学生要比省内二本线平均高20分,而律师方向平均要高25左右;录取广州市外的广东省其他地区“大法学”学生的分数要比省内二本线平均高30分左右,而律师方向平均要高35分左右;录取广东省外的“大法学”学生要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20分左右;而律师方向要高25分左右.

2.社会对于律师方向的认同度较高.人们都普遍接受一个道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依此类推,我们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越是特色的就越是被普遍接受的.”全国设置律师方向的法学院并不多,相对而言,广州大学法学院设置律师方向就成为一种特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12年1月,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专程来到广州大学考察律师学研究及律师方向学历教育情况.另外,广州大学律师学院及律师教育在法学教育界的知名度较高.可以说,律师方向的设置为广州大学法学教育形成特色、树立品牌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学生的职业技能明显提升.广州大学法学院为律师方向的学生开设了一批针对律师职业特点的课程,包括律师模块课程、跨学科人文基础课程、“全学程”实践课程等.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和跨学科思维,注重综合性职业知识传授,注重实践性技能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注重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培养,学生的上述职业能力明显提高.4.学生对从事律师职业的心理准备明显增强.按律师方向招生,学生入学前就确定了律师职业的方向.经过在校四年的以律师职业方向为目标的系统培养,学生对于律师职业方向有进一步认识.在大三学年,律师方向学生必须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个月以上.在实习期间,学生可跟随律师办案或者在律师的指导下抄写两件律师办案卷宗并写出办案心得.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学生对于律师执业的环境有了切身体会.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看到了律师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执业难度,这反而为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该职业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通过四年职业教育的引导,律师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有明显转变.到基层去、到公司企业去、到发生争议最多的地方去,往往是他们就业的选择方向.

三、加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律师方向课程建设的路径

通过六年的实践和探索,广州大学在律师方向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经验: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律师执业能力的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校内外的优势资源,适当开设跨学科课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大幅度增加应用型课程,对每一门课都增大传授应用型知识的分量,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系列教学方法改革,全学程不间断开展实践教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一)强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通过系列课程的教学来不断提高的.素质就是一个人的身心修养.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特定品质.它来源于知识,来源于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体悟.一个人一旦具有了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按着社会规则,充分运用、拓展所学知识,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摄取广泛的知识,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律师方向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值得通过实践不断研究和总结的课题.广州大学对于律师方向学生的要求是:(1)除了完成通识类必修课程以外,还必须跨学科选修6门通识类课程.学生可从学校开设的300多门通识类课程中任选6门.(2)必须完成两门法律方法类课程,包括法哲学、法律方法论等.

(二)增加应用型知识的专业课程

律师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专业基础课程,二专业选修课程,三是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16门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即跨模块课程,包括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物权法学、合同法学、证据法学、经济犯罪专题、犯罪学、刑事侦查学、司法文书写作、税法学、刑事侦查与司法鉴定实验、法律逻辑学、侵权责任法学、婚姻法与继承法学、外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学、国际仲裁法学、世界贸易组织法学、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制度、英美商法(双语)、司考刑法导论、司考民法导论、司考诉讼法导论、司考三国法导论、司考宪法与行政法导论、司考商法与经济法导论、法律诊所、保险法学、法哲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题、法学英语、法律方法论、西方法律思想史、仲裁法、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公司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学、宪法案例评析、外国刑法学、房地产法、国际刑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金融法、海商法、刑法分则解释学.广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律师方向学生从上述课程中任意选修30学分.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课程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法律职业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专业技能课程亦即律师模块课程,包括中国司法制度、律师学、劳动纠纷律师业务、金融律师业务、房地产律师业务、律师口才与律师业务谈判、辩护学、比较司法制度、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比较律师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合同业务技能、律师写作技巧学、海事海商律师业务等.律师方向学生必须从中选修8学分.

(三)课程大纲重点内容突出

如果把人才培养方案比作宪法,那么课程大纲就好比基本法.它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授知识点、所占课时、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法学课程大纲把法学知识在有联系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之间进行切割,确定某一个法律知识点在哪一门课程里讲授,此内容在另一门课程中就不要讲授,以避免重复.律师方向课程的大纲应重点突出如下两个方面内容.

1.刚性规定应用型知识点的讲授数量.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件第三条第(一)项第3段规定:要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知识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国传统的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学术性知识,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要讲清沿革、意义、价值、本质、特征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该知识的应用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应用本身.律师方向课程必须紧密联系社会需要,直接回答该知识如何应用.因此,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必须规定:讲授的内容全部都是应用型知识点,其所用占课时应当相对地增加.所谓相对地增加就是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或取消“沿革、意义、价值、本质、特征”等学术型问题的讲授,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到应用型知识的讲授上.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还应当规定,必须把实践中最新出现的典型性新问题纳入课堂.

2.刚性规定案例讨论的内容及所占课时.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件第三条第(一)项第3段还规定: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法律案例教学是符合法律知识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法律本来就是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归纳、整理而上升为一般性规定的东西.通过案例来掌握法律,最符合法律规则生成的路径.因此,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必须刚性地规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所占课时,事先规定好教学案例内容和案例个数.教师授课前,必须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分组讨论,上课时让学生发表关于案例解决的方案,然后教师点评.学生通过思考案例解决方案,讨论、感悟法学知识、培养对法律事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四)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编写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律师方向课程的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特色的案例教材;二是律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教材.对于第一部分教材,可对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合同法等专业基础课编写课堂案例研讨教材.编写此类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要选择较疑难的案例,对于案例的叙述部分尽量简短,对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一定有争议,一般要有两种以上观点,并写出每一种观点的根据.教材不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劳动纠纷律师业务、金融律师业务、房地产律师业务、律师口才与律师业务谈判、辩护学、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律师合同业务技能、律师写作技巧学、法律文书写作技能、法庭辩论和控制技巧、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技能、案例分析技能、法律信息整合技能等课程.编写这部分教材一定要由校内专任教师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型律师联合编写,切实增加教材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2.教学资源建设.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特指除教材以外对于教学起重要作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等,包括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视频等.律师方向课程的最有效的教学资源是模拟实验教学.这种实践课程包括模拟法庭和模拟办案流程与办案技术.前者比较普遍,这里不作叙述.后者是法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建设一个法学模拟实验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配置40至60台电脑,与校园网联结;二是购写法律实践模拟软件;三是购写案例类型库或案件审判纪实录像资料.律师方向的实践课程可在电脑和网络上通过模拟手段来完成.

(五)构建“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

所谓“全学程”法学实践课程体系,特指为法学专业律师方向的学生设置的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不间断地进行校内模拟实习与到法律实务部门实习的系列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法学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非常重要.教育部、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充分利用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源条件,建设一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覆盖面广、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广州大学为律师方向学生开设的“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大一的读书报告,大二的结案报告、模拟法庭,大三的法律诊所、鉴定与侦查实验、学年论文,大四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这些实践课程有教学大纲,严格考核其教学过程,有固定的教师指导.

注释:

①这里的“大法学”指的是法学专业不分方向.报考比率是

指报考学生数与拟招生数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