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探析

点赞:28050 浏览:1311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以国学文化作为载体,通过情感培养和文化体验等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培养精神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学本身以文化特性影响着中华民族,以及生活在整个文化生态圈里的每个个体.国学内在影响力在于对我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成以及再造,文化虽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民族血液中.国学启蒙教育价值体现可以从两方面论述:对于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对于人本身的价值.具体来讲,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在于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诠释、中国传统品性与道德的颂扬、人的生命价值与发展的追求.


【关 键 词】国学;启蒙教育;价值探析

“国学”追根溯源可视夏商周时期“官学”为其萌芽,后汉代“太学”卓有成效,窥探古时“国学”实为教学之地.而现在“国学”之意产生于清末明初之时与“外学”“西学”之争,西学东渐,西学入侵让国民保守性转为了文化自觉性,所以“国学”即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统称.胡适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国学”,张岱年认为“国学”乃“中国学术”,是中国本土化的传统学术与文化体系.

一、国学启蒙教育的概念解析

以当代国学之论,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唐诗宋词、元代戏曲与明清小说等构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而对于国学启蒙教育的国学内容不在于鸿篇巨制,不在于把全部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教育当中去,而是针对个体本位进行文化甄选判断,并赋予其时代性,能够具有激发和培养一种民族性格和情怀的教育功能.国学启蒙教育的最终实现形式在教育形式的选择,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人类活动,而启蒙教育这种目的性更加明显,它带有强烈的文化认同色彩.所以国学启蒙教育是站在个体认知心理特征基础上,展开培养文化归属态度和民族品格的人本教育.在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个体认知发展即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其一种目标追求,以国学文化作为载体,通过情感培养和文化认知等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培养精神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国学启蒙教育在于“启蒙”,一种产生文化自觉性和个体自我性意识的过程,从信仰角度来讲,就是唤醒自己的灵魂.从心理学上讲启蒙就是一种思想认知的发展状态,从建联架构的目的出发,寻求一种更为具体、确切的思想概念,从而形成一种跨越性的认知过程.启蒙教育在培养新个体的思维与人格模式,而对于个体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与心理,往往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的要求让启蒙教育的内涵更为全面与完善.国学启蒙教育在于人本身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发展,让蒙昧的人能够认知、了解与思考,获得一种全新的生命力和生存方式,以自我解放式个体发展形态导向教育目的.所以,国学启蒙教育不单纯停留于儿童或幼儿阶段,对于国学蒙昧之人都可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这便是国学启蒙教育价值最终诉求.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追求

国学本身已文化特性影响着中华民族,以及生活在整个文化生态圈里的每个个体.国学内在影响力在于对我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成以及再造,文化虽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民族血液中.国学启蒙教育价值体现可以从两方面论述:对于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对于人本身的价值.具体来讲,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在于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诠释、中国传统品性与道德的颂扬、人的生命价值与发展的追求.

(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诠释.国学启蒙教育中的语言文字教育可以从语言文字这一基本文化载体,让国人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演变历史,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和体验文字写作和书法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内在奥妙,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同样,“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名言警句以强大的感染力熏陶着每个中华民族的人们,历史先知事迹也在生活中激励着我们保持艰苦奋斗的毅力,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也彰显了民族团结一致的号召力,最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血脉延续中已经深深的藏在我们心中.中华民族精神寄托于国学文化,通过国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国学启蒙教育把中华民族文化最为精髓的部分以大众化与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国人,通过再创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让国人在文化熏染下感知与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把民族传统文化与当前时代特色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甄选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现在文化特性与新的价值观,关切与国人的日常生活,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以全面、全民的教育特点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中国传统品性与道德的颂扬.国学文化在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形成特有的民族品性,而中国国学自古以来就注重社会道德的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与品性在文化传承中得以保留,也以道德规范的强大社会约束力要求这每个公民.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品性与道德是维持内在平衡的制约力,人格是个体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体存在的一种象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以内在修养来诉求人自我的发展,用道德作为社会运行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众生平等”、“物物而不物于物”.以博爱之情与人交善,平等思想的让每个公民都能体会到价值的等同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展现了中国古人的乐观豁达的胸襟,以豁然的乐世情怀看待所有事物.国学启蒙教育应改变沉迷于现实物质的势态,创新宣扬中国传统的品性与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政策相吻合,国学启蒙教育要寻求一种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思想,能够立足于国家建设的高度,创造一个民族品性的觉醒.

(三)国人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中国国学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人类史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对于一个民族个体价值的挖掘和提升,而中华文化始终都积极探索于人本身价值的问题.身心修养之道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培养,社会仁义是对个体价值的标榜.国学启蒙教育通过文化内在生命力召唤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国学启蒙教育就在于人能够实现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是对于人本身潜能的开发与提升,个体化的发展需求是对于独立人格与创造才能的要求,个体全面发展更为个体发展可能性与多样性的肯定.国学启蒙教育可以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创造精神,在多样性与独特性的文化环境里给予个体不同文化感知与体验,为个体创造性的开发提供文化导向.国学启蒙教育离不开教育本身人为性因素,人为有计划的去参与到个体全面发展当中去,鼓励个体能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选择自己的发展可能性,同样也积极引导每个个体都能够正确、健康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的同一性,而是要让个体发现其内在的独特性,能够有自我的认知和发展.但是,同一性的教育形式把个体内在的独特品质抹杀掉,社会生存状态的物质化也让个体失去了追求自我独立人格的动力,人沦落为一种物态化的工具,没有了生机与精神.国学启蒙教育要能够把当下的人类唤醒,召唤每个人的灵魂,引导人们去认识自己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萨拜因.盛奎阳等译.西方政治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启蒙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刘睿.启蒙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4]王殿卿.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德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