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微议

点赞:28225 浏览:1312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学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 键 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

1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

1.1先导性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在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此时,孩子们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家庭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

1.2感染性

感染性谈的就是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每一个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用心学习,提高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从小给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这一课.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榜样力量,让孩子学会和掌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并最终形成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等品质也趋于淡化.这种社会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的多.父母问的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倍加呵护着,事事包办着,认为父母、长辈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习惯.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与人沟通交流时,没有感情付出的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情感的感染性就更加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子女的行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才会有着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1.3终身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如今又有许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把孩子都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带着.有的父母一年才回来两三次,与孩子缺少沟通.有些孩子的父母虽然没有外出打工,但他们有的忙于工作,有的自身缺乏素质,又如何去教好孩子.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微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比如,有这么一位家长,上午放学的时候,她来接自己的孩子.这孩子指着同桌对她说:“妈妈,他又拿了我的笔.”这位家长一听,一把抓住那孩子的衣服,大声吼:“谁让你又拿他的东西,再要拿,我打断你的手.”她一边凶,一边又对着自己的孩子“壮胆”:“你真没用,下次,他再拿你的东西就打等”试问:这种教育如何成为孩子的表率?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而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

2家庭的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很多家庭文化程度较低,家长属文盲或半文盲的教育水平.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有些家长缺乏责任心,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在吃喝上不亏待他们,将他们抚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这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孩子们接受的家庭教育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