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点赞:4449 浏览:121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限,比较2010年8月~2012年7月(实施前)、2012年8月~2014年7月(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并运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测评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89.78%.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2.83%和98.74%,均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5.163、7.916,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关 键 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护理是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受各类社会因素影响,心血管患者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护理风险也在加大[2-3].2012年8月以来,我院加强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对象,现有床位54张,护理人员22人,CCU床位5张,护士8人.年龄20~48岁,平均(30.4±6.5)岁;工作年限2~30年,平均(14.2±4.7)年.


1.2方法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限,比较2010年8月~2012年7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和2012年8月~2013年7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两个阶段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术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明确小组分工.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学习,提高护理能力.术后住院期间,做好安全管理,防止患者跌倒、坠落.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严格用药护理,仔细核对药物种类、剂量,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严格交接班.保障设备运转正常,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患者康复情况.严格生命体征监测.定期召开护理经验交流会,总结上一阶段护理经验,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我院心血管内科不良事故总发生率为7.66%.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不良事故总发生率为2.83%,显著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χ2等于5.163,P<0.05).

2.2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满意度为89.78%.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4%,显著高于实施前(χ2等于7.916,P<0.001).

3讨论

护理风险作为临床不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4].如果不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轻则影响患者治疗,重则会导致患者死亡[5].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风险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病情重、潜在危险因素较多,降低护理风险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针对重症患者,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价、积极干预、提升素质等措施,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风险发生率为7.66%.但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至2.83%,较实施前下降了约5%.研究还证实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改善心血管重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8.74%,较实施前提升了约9%.

上述结果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护理满意度.这可能与护理风险管理系一种预见性管理,在术前就制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性护理方案.同时,护理风险管理注重护理技能的提高,着眼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培养.此外,护理风险管理还将健康教育、沟通交流纳入管理之中,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需求和看法,并提高他们的自护理能力.

总之,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积极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