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目的与手段功能的幼儿音乐教育

点赞:6295 浏览:213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谈亦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秘书.主要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研究工作,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一书,先后在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等”“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等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等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指南》一方面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寓艺术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前者突出了“教如何审美的教育”,即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功能,后者突出了“通过审美的教育”,即艺术教育的手段性功能.而“目的性艺术教育”和“手段性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两个方面,其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如果立足于后者价值的追求,前者的价值理应是可以顺带实现的,但如果立足于前者价值的追求,则后者的价值,即通过艺术教育活动达到对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的目标便可能被损失掉.结合音乐活动来说就是:如果我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仅仅关注或过于关注幼儿的歌声是否准确、动作是否合乐、作品理解是否完整或教师的示范是否完美等所有有关音乐学习结果等问题,而忽视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思维是否主动积极,是否对学习问题有清醒的意识,并能主动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迁移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意向同伴学习甚至支持同伴学习等诸多对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的品质问题,那么,我们期望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能达到《指南》说明中提及的“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准,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总目标便成为了一句空话,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审美性”和“教育性”的双失.

为此,在平衡兼具目的与手段功能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两个方面时,我们必须首先达成这样的共识:幼儿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其次才是“教音乐的教育”.更具体的来说,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是通过富有审美感染过程的唱歌、跳舞、奏乐以及各种综合性的表演、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达到提升幼儿全面素质的教育活动.同时,在这样的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的人格品质、学习与创造等品质的培养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首先给予高度重视,并内化为我们的教育责任,唯如此,幼儿才能通过音乐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音乐知识技能的习得也才能真正水到渠成.

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性功能”与“手段性功能”两者的关系后,我们便需要随时不忘坚持上述立场,随时结合、对照上述观念来理解《指南》艺术领域中音乐部分的目标、要求与教育建议,从而帮助自身深化对音乐部分具体要点内涵的认识,并进一步思考与指导自身的音乐实践活动.

如在艺术领域的子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指南》指出了两条学习与发展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并提出了诸如“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等要求和教育建议.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该如何具体落实上述目标和要求呢?以下以小班韵律活动《七士进阶》为例阐述之.

作品分析:《七士进阶》是一首丹麦民间舞曲,属于快速反应类游戏舞蹈.音乐分主部A和尾声W两部分结构.A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活泼、欢快且节奏感强,尾声W仅含两音,即长音“5”和短音“3”,“5”处任意延长,至“3”处迅速休止.该作品的主要乐趣缘于5和3两音在反复过程中的两种变化:一是每次音乐的曲调整体重复时5、3两音的重复次数或相同或不同;二是5音的长短或相同或不同.

欣赏要求:感受A段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特点及尾声W的长短两音.

【设计思路一】让幼儿听A段音乐拍手,尾声长音处做连续抖动双手的动作,短音处,突然握紧双拳.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长短两音的感知.

【设计思路二】教师分三个环节组织该教学活动:

环节1:故事导入:今天,喜羊羊遇到一件很不开心的事情,于是想着要出门散散心;灰太狼今天也不高兴,它也想出门散散心.于是,就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喜羊羊和灰太狼各自出门去散步啦.然而,“砰”的一声,就在碰鼻子拐弯的地方,喜羊羊和灰太狼撞在了一起,他们都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等冤家路窄.

环节2:创编动作.请大家做一个最简单的表示狼的动作,再想一个最简单的表示羊的动作.

环节3:以动作感知音乐.

(1)师带幼儿集体扮演垂头丧气的喜羊羊,随A段音乐先走路(2个乐句),再说“碰到了,吓一跳”(2个乐句),并引导幼儿做出“吓一跳”的情绪反应和动作反应.

(2)师带幼儿集体扮演不开心的灰太狼.同上.

(3)师带幼儿在5、3处玩灰太狼捕食与喜羊羊躲藏的追逐游戏.

分析与评价:不难看出,按第一种设计思路组织的音乐活动较类似于科学活动和数学活动.此种“音乐要素”的感知活动,即专门让幼儿感知强弱、长短、高低音的做法,既不符合审美要求也不符合教育目标,幼儿在经历了这类活动后,除了获得音乐学习是无聊无趣的这一消极印象之外,并无什么长效的积极意义.

按第二种设计思路组织的音乐活动,即让“喜羊羊”和“灰太狼”两种不同角色随乐玩追逃游戏,则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A段音乐的舞曲特点,更可使幼儿感受到“5”处所蕴涵的悬念感和期待感,以及“3”处给人带来的神秘感;不仅可使幼儿感知音乐的结构以及节奏,也使幼儿获得了人际互动的机会;不仅需要幼儿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也挑战了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

由此可见:当教师在学习与理解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子领域的目标、要求与教育建议时,不能仅仅关注“目标性或内容性音乐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表述,而忽略了“手段性音乐教育”的核心精神,并应该花费较多的精力来研究:怎样在贯彻《指南》核心观念的前提下,组织与实施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这样,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满足《指南》说明中提及的“促进幼儿现实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未来的持续、终身发展”的终极目的.上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活动便较好地挖掘了音乐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促进价值,而且,通过此教学活动,我们还可获得如此经验:应该将“音乐要素”放在有整体审美情境的音乐作品中去感知,应该让幼儿更多地体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情意表达功能,以使他们在学习和欣赏这一作品的过程中,顺带感知“音乐要素”,从而完成“教音乐”的目标.通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出:将游戏的优势与教师的良好设计结合起来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是比较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快乐的.这一点也是与《指南》的核心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实际上,对于《七士进阶》这首比较简单的音乐来说,我们还可以生发出许多许多的律动游戏,但不管什么样的游戏,其故事结构、动作结构和音乐结构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首音乐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出不同内容的故事表演动作来.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猪笼草和小飞虫》《几肢着地》等,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幼儿能更好地感知音乐,更好地发展动作,更好地进行想象、体验和表达,更好地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并使幼儿体验和归纳出“利用好的音乐创编自己的情境表演律动和团体舞蹈游戏”等有用思路等如此,音乐教育已远远超越了单一的音乐知识技能灌输的狭隘立场,成为能同时达到音乐认知促进和人格、学习品质提升的效果了.可见,“目标性或内容性音乐教育”与“手段性音乐教育”并不是有你没我的对立关系,而是照镜子般的你我共存关系.从活动形态上看,前者是显性的、是贯穿整个音乐活动的逻辑线,而后者,即通过音乐活动对幼儿实施高素质培养的理想则是隐性的、渗透在音乐活动的每个细节,一个好的音乐活动往往是目标性功能与手段性功能的完美结合.

兼具目的与手段功能的幼儿音乐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们还要再次澄清如下重要的观点:幼儿音乐教育首先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其次才是“教音乐的教育”.而且,当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品质,那音乐的学习与发展还会成为问题吗?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