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学视角

点赞:11356 浏览:468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用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视角分析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存在的不良心理;并在心理学指导下运用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达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并且养成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社会责任感.

【关 键 词】政治教学学习心理心理效应思维能力人格养成

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教学,教学活动中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教师施教的途径、方法、情绪、形式等,学生的感知、认识、理解、记忆等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过程.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而心理学又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特征.同时,将心理学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培养健全人格的青年学生.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运用心理学规律,使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心理学中的“知、情、意”浅析存在于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是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普通心理学将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划分为:

学习心理: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学习不良心理: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特征.本文是指学生智力水平正常、身体素质正常,由于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一些心理因素发展不平衡,以造成学习效果长期、稳定地未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而需额外督促、辅导或矫治.

(一)对政治学习的心理需求不高(知)

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需要产生以后总要获得满足,要满足人的需要就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去获得满足需要的对象.所以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动机往往来自于他自身的习得性的需求.

就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讲,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层次越低的需求出现得越早,且需求力量越强,学习属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生长需要,而我们的高中生对政治学习在初中政治一直作为副科,对此需求更是不高,认为政治学习不重要,也不重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的这种心理,导致在政治学习心理上缺乏积极性,始终是影响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学习责任感不强(情)

学习责任感是个人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个人不断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学生形成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等责任的基础.学习责任感强的学生其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热情高、能主动克服学习困难,因而学业成绩较好,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反之,学习责任感弱的,学习方向不清、学习时无精打采、容易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

很多学生在政治学习上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学习动机不明确或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往往被他们看成是家长的事,是他们逼的,尤其是普通班,有的学生明明是自己不想上学,家长担心到社会上怕学坏,硬是把学生“关”在学校里,也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是在为父母学,学生自己没有动力,缺乏求知欲,学习上得过且过,学习效率低下.

(三)学习意志较薄弱(意)

案例:高三学生乙,政治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按这样成绩在会考中过关都比较困难.在他所有的课程中,拖后腿的就属政治了.在高三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政治,把政治成绩提高上来,并制定了一个较详细的计划表,规定每天要背15分钟的政治书等计划.还要邀请我帮他每周检查甚至抽背他所看过的内容.与他商定好每周检查的时间.刚开始的三周很积极、主动来我办公室赴约.但是,到了第四周,该到的时候却不见人影,不见他人我主动出击去找他,他正在做外语作业,见到我有些不好意思.他解释说:“最近作业多,都来不及做,没有时间看地理.”可后来几次他被我撞到在午休时看闲书.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现代的高中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较娇惯,缺乏一定艰苦的锻炼,韧性和持久力较差.其表现在心理品质上为严重的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害怕吃苦,经受不了累,当遇到地理学习或其他困难时容易退缩,学习不能坚持持久.学习本身是一项较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坚强的意志品格,是很难把学习学好的.

二、心理学指导下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转变观念,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创设新型课堂领导方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他们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力求维护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主张教育心理学应考虑人的特点,主张以整体观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价值从而改善人的精神生活.

这一理论强调人类心理世界的另一个方面,即人的情感、勇气、自尊、自信等方面.它重视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主张教学工作要注意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的教育思想,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人在受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尊严、兴趣和理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一切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教学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惑,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实施一切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二)注重心理效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效应是人、物、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下人们心理所产生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a.首因效应

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堂也不例外.首因效应启发教师:应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因此运用好首因效应,让学生爱上政治课,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本学科的热爱程度.在第一节高中政治课上教师要注重第一次讲话、第一次授课形式、第一次师生互动的方式,甚至是第一次批评学生的方式,都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第一次批评,对学生印象会特别深刻,教师要准确、合理、适度、公平.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此外,首因效应还指每一堂地理课的导入环节应该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疑激思的教学导入.从新闻报道、生活经历到图片、影像资料,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地理课堂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引起思考.

b.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高中课堂的45分钟的时间里,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容量较大,教师更应该合理地将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超限效应和“空白”效应

a.超限效应

人们在接受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心理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地对待这些信息或刺激了.这种现象就叫作“超限效应”或者叫“心厌效应”.

“超限效应”产生后,容易逐渐丧失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师或学生不由自主地掉入了政治学科靠背这条老路上去了.如何学出新意,避免学生产生心厌效应,需要教师变化学习的形式或者变化学习的内容.如:内容上“布白”,方式上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学生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b.“空白”效应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中国传统的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同理,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讲授知识点的过程时,不能填鸭式地满堂灌,也要“布白”,要给学生留点“空白”.如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字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课堂上教师相应的少讲写,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克效应

“创克”,指的是Chunk,即组块,它是指人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记忆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字、词、数据,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段落、一幅图画、一首音乐等.在记忆时运用创克而迅速提高记忆水平的现象称为创克效应.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有一定的稳定性.注意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其广度为5~9个项目,而注意的稳定性也受时间的影响.

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而政治学科本身记忆广度较大,受这些因素影响,容易使注意起伏、动摇、分散,对于注意分配,指导学生适时使用创克效应可以增加高中学生对政治事物记忆的量,化“零”为“整”,更有效地把握政治学科的整体性.

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1.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人才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将书本知识结合生活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种方式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将矛盾分析法渗透与每一教学内容当中,要帮助学生从事物发展和联系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坚持现实社会与历史的相互统一、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相互统一,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分析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在事物的矛盾中找到辩证的关系,深刻理解课程中的知识要领.

(四)注重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人格养成教育

人格是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从现代心理学观点看,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心理特征的总称.总体来说,人格就是个人独特而稳定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怎么写作.而培养健全人格也是高中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高中政治课程中有许多人格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当把握好教材,利用丰富的素材,完善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1.不失时机地加强“三观”教育.人格实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流露与展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很好解决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高中学生的“三观”已开始形成,但很不稳定,极易受周围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缺乏辨别力与判断力,更易受到不良思潮左右,因此,在课堂中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进行“三观”教育.可以利用优秀的时代人物事迹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自身的一些行为观念予以反思,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就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榜样.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积极的适应要求人能够合理地应对生活、学习、人际及身体发育中的种种变化,使诸方面的变化与身心发展相一致,并能有效的解决由变化引起的相关问题.面对生活历程、环境及内容等的变化,学习任务、内容及学习情境的变化,人际交往对象、交往要求及交往环境的变化,个体的人能否表现出与这些变化相协调的心理与行为、形成良性的社会情感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增强社交能力,为形成良好人格打下基础.同时,人的社会性使得人离不开其他的人与物,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物,他必然要与其他的人、物、事等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强调对个人主体的全方位关注的同时,从现实层面看,教育更应促进学生对周围人、对社会的关注,帮助他人,关怀邻里,乃至全人类的生活和命运,已成为愈来愈多的人感受人生意义的主题.因此教师也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尤其作为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现实意义明显的课程,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培养人才,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学的应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作为教师坚持适度性、有机性、灵活性,充分重视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健全人格,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思想上真正意义的导师,而不是灌输者,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寻找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学视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参考文献】

[1]魏蕾.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调适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9).

[2]余珊珊.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活动的特征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J].华章,2009(10).

[3]王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