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点赞:7564 浏览:3195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电工基础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抽象程度较高,但又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如何攻克电工基础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作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当前教学条件下的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关 键 词:电工基础;教学方法;评价考核

电工基础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质量,对学生的整个专业体系学习来说影响非常大.因此,改进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电工基础教学有效性提升,就成为了保障个专业体系学习质量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


1.合理使用教学模型用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电工基础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工基础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认知新鲜事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感知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正是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感知与观察,来接受并消化形象知识,最终形成实践操作技能.如果缺少了感知与观察过程当中所获得的感性信息,那么学生的意志、情感以及思维活动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甚至是完全停止,最终难以形成有效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电工基础的抽象程度较高,如果老师单单采用语言叙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知与观察程度便是非常低,一方面学生会觉得了然无趣,另一方面以他们本身的基础知识能力结构,也确实难以接受与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那么该如何来改变这样的教学困境呢?最简单也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使用教学模型用具,利用实物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他们的感知与观察程度,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信息,积极调动其心理活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例如,学习电容和电感时,让学生在电视机的主板上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性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了解元器件的功能作用,也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和愉悦感.

2.加强实践操作教学,培养探究精神

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这种掌握仅仅局限在理论层次,这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操作教学.只有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鲜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立体、丰满与生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不能只局限在实验课上,因为实验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操作学习的需求,所以应当交实践操作教学扩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实践操作条件,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去,这既能加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使他们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

3.引入多媒体,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攻克教学难题.前面已经说到,电工基础的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有时候难以形成有效的思维活动去理解知识内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合理使用教学模型用具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力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4.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要将评价考核的重点放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上,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注意观察、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以用于评价考核.传统的评价考核单单以学生最终的一次考试成绩为准,以此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是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结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最终的评价考核中,老师要根据日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将学生学习过程考核评分按30%计入总评,将最终考试成绩评分按70%计入总评,形成最终的考核评价,这样的考核结果更加客观、科学,更加公平,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教学策略调整也更加具有指导作用.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教学中老师还应当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防止出现基础知识能力较高的学生不屑于学,而基础知识能力较低的学生又学不懂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