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历史认识特点

点赞:12792 浏览:565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三个阶段组成,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一样,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同时,从人类的思维类型看,思维可分为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三种,这基本上与人类历史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相互对应.由于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初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历史认识过程有自己的特点.

关 键 词初中学生历史认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从青少年的思维特点来看,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优势,具有运用形式逻辑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系统等思维操作能力.由于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初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历史认识过程有自己的特点.

1时序概念模糊

时序逻辑是历史认识中最基本的概念,学生和教师都知道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人和事,但是让学生理解过去的时间,并在脑海中形成时序逻辑却非易事.以公元纪年方式为例,讲到夏、商、西周的更替时,涉及到了三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中间有学生提出疑问:按照夏朝、商朝、西周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建立年份应该越来大,但为什么教材中的年份是越来越小?由此看来,学生能够掌握王朝的更替顺序,但当这一顺序以公元纪年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有理解障碍.因此,要先对公元纪年进行说明.首先,公元纪年是目前世界通用的纪年方式,比如现在是公元2012年.会有公元前的概念是因为公元纪年方式来自西方,它们将耶稣诞生年称为“公元元年”,在此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年”,表示耶稣诞生前*年.年份越大,表明距离耶稣诞生年越远,即年代愈加久远.通过一次的解释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历史的时序逻辑,但随着历史知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的时间顺序能逐渐形成清晰的印象.

2历史情境构建需要教师引导

历史想象是历史认识形成的重要环节,通过历史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历史情境,能够把历史事实描述得更清楚,学生能因自己的主动参与对知识留下更完整深刻的印象,但要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在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时,以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想象、思考.(1)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请问秦统一之下的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是否会发生变化?(2)发生的变化是变好了么?(3)秦朝统治之下的人民有非常沉重的负担,他们的生活很辛苦.这个时候,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不满意秦朝的统治而开始怀念起秦统一之前的生活?(4)如果怀念以前,就会赞扬过去,然后批评秦朝的统治,这样的说法是否成立?(5)秦始皇能欣然接受人民的批评么?最后总结,秦始皇想要制止这些批评意见,所以下令杀死了批评他的人,另外还下令烧毁了作为批评他的依据的古籍.通过这样逐层递进的引导方式,学生能够对焚书坑儒事件的前因后果构建出基本的历史图景.虽然要求学生复述焚书坑儒历史事件的始末时,少有学生能够完整表述,但表述中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是正确的.

初中学生历史认识特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对复杂历史概念、历史联系的理解能力有限

初中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涉及复杂联系区分主次地位时会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涉及到“奴隶”、“徭役”、“生产力”、“封建制度”等抽象概念时,学生需要有代表这些概念的直观形象作为支柱.对“奴隶”概念的掌握,需要和沉重的劳动负担、贫穷等奴隶的外部形象特征联系起来;对“徭役”概念的理解,需要和修路、耕地、建造宫殿、成为士卒等徭役的具体表现方式联系起来.对于“生产力”、“封建制度”等没有直观形象作支撑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初中学生一般只能形成印象,很难做到精确理解.另外,初中学生很容易在因果联系上出现问题,尤其出现多个原因,区分主次时表现得比较困难.在因果关系的问题上,初中学生容易“把导致事件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混同起来;用一般化的因果关系代替具体历史客体的因果关系;能找出历史客体的多种原因,但不容易抓住根本原因.”

除上述特点外,对初中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也不太适宜做过高要求,尤其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时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隔不久后就开始忘记.用考试、测验的手段强硬使学生记忆,多数也是考过即忘,意义不大.“如果要让他们‘记住’历史,大概只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它重复出现,另外就是变成能够吸引他们的有趣故事.”

总之,初中学生的历史认识过程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需要有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表现在历史认识能力方面就是:对历史事件的情节和人物的活动与外貌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意义、性质以及人物的历史作用则不太关注,并且这些内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历史认识特点,决定了他们历史认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特点.